首页 / 历史军事 / 家父暴君李世民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十七章连锁反应(1 / 2)

作品:《家父暴君李世民

醴泉虽是新置,但不过短短数月时间,却已经是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

贩夫走卒、车队商旅、官府游人可谓是络绎不绝。

而造成这一切的主因,正是源于九嵕山昭陵的修建。

就像是后世的一个国家重点工程,往往能够带动、创造周遭经济繁荣。

醴泉县如今也是吃到了这一份昭陵修建的红利。

上到官府、下到百姓,因为昭陵的修建,几乎都得到了额外的实惠跟好处。

从而也使得醴泉县的手工业等产业变的越发蓬勃。

几乎每家每户所做的事情,都与昭陵的修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即便是不起眼的布鞋、粗布短打衣衫,都能与昭陵的修建联系到一起。

而他们的潜在客户,自然就是修建昭陵的工匠。

酒楼、饭庄、赌场、茶肆,甚至包括妓馆也因此在醴泉应运而生。

李治不清楚以前这里每天能有多少文的铜钱交易量。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今醴泉每日的铜钱交易绝对要远远超过从前。

在长安城用铜钱买卖是最为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对于一些偏远州、县的普通百姓而言,以物易物才是最寻常的交易手段。

醴泉的繁忙热闹让李治感到有些吃惊。

但令他错愕的,则是在一家饭庄吃饭时听到的民怨声。

朝廷暂停修建昭陵,就像是按下了醴泉向上繁荣的暂停键。

那些最为基本的生活用品,那些开采山石的工匠,那些承担运输的马车、牛车,那些因昭陵修建拔地而起的饭庄酒楼商铺、赌场妓馆等等。

都因此而面临着收入与客人的减少。

尤其如今正是农闲之时,天气渐寒,无论是为了过一个好年,还是为了生活更为富足一些。

总之,在昭陵暂停修建后,他们当初定下的收入目标,可能就要落空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治走出饭庄,有些心虚的摸了摸鼻子。

在上马车时,李治脑海里突然闪过两个字:外包。

只是不知道,如此一来到底会肥了谁、又坑了谁。

本不打算在醴泉多做停留,便赶往烟霞镇。

但因为听到这些民怨声后,李治则改变了主意。

甚至为此还特意支开了周老实跟陈不同二人。

虽没能赶上醴泉县隔三差五的集市,但那集市时颇为热闹的横竖两条街上,此时也是人来人往。

两侧的商铺自然无法与长安东西两市相媲美,甚至显得有些无精打采、死气沉沉。

十字路口的拐角处,一家茶肆开在显眼的位置,李治带着王相和、姜楠两人,想了想后,还是迈步进入。

三人俱是一身颇为华贵的衣衫,自打一只脚迈进,就立刻吸引了诸多人的目光。

尤其是随着身后的姜楠进入茶肆,整个茶肆瞬间变的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随便找了一个位子坐下,李治要了一杯热水,倒是给王相和要了茶肆里最贵的茶。

反正都是姜楠付账,他也不心疼。

随着他们坐定,伙计开始上茶,整个不大的茶肆也在适应了三人的到来后,开始又慢慢变的热闹起来。

只是时不时的就会有人装作有意无意的瞟向他们这边。

听着这些人天南海北的高谈阔论,时不时也会像在饭庄一样,唉声叹气的抱怨着朝廷暂停了修建昭陵一事儿。

斜对面的五个汉子,年岁都已经在三十岁往上。

其中一个满脸胡子的汉子,嗓门儿极大,李治就算是不刻意去听,都能听到那家伙的抱怨。

而后就慢慢听出了门道,除了有人抱怨朝廷迫使自己今冬收入减少外,便有人会去攀比、羡慕。

比如对于谁谁而言,根本就不会有影响。

不管朝廷打算什么时候再开始修建,反正那谁谁已经捞足了油水,根本不怕。

李治看了一眼旁边的姜楠,因为在诸多的抱怨中,还听到了这样的抱怨:昭陵暂停修建,致使他收入减少,从而连去妓馆都去不起了。

姜楠一脸平静,像是根本没有听到一样。

只是察觉到李治看向她时,才抬头给予回应。

“殿下,您听,刚刚有人提起陈不同的名字了。”姜楠小声在李治耳边说道。

依旧是斜对面那五个汉子,其中一个此时正说道:“陈县尉的兄长在九嵕山可是管事儿的,自然不怕昭陵停建了。”

“话说回来,昭陵停建还真不怨不得朝廷,要是陈老大他们不弄出坍塌死人的动静,朝廷会停吗?”

“话是如此,可陈老大的小舅子,不也被埋了,现在断了一条腿,接也接不上,往后啊,只能在榻上过活了。”

“陈老大干的也不过是苦力活罢了,就算是之前照顾了七大姑八大姨、远亲近邻,但这一次小舅子断了腿,谁知道还能不能在远亲近邻面前抬得起头来?”

“当初央求着陈老大帮忙,十来岁的半大小子都被带到了昭陵干苦力,现在出事儿了,陈老大的日子怕是也不好过。”

“有陈县尉撑着怕什么?只要陈县尉还在,陈不同就不怕那些当初央求他的远亲近邻、七八姑八大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