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天将军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六十六章 拜相,吏部尚书,修国史,紫金光禄大夫(3 / 3)

作品:《大唐天将军

一下免李瑄如此多使职,仿佛在处理李瑄一样。

但大臣们都知道,这绝对不是惩罚,而是授予更大的使命。

李瑄要被拜相了!

他们明白迟早有这么一天,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

及冠拜相!

文武百官见证一个时代!

文武双全的李瑄成为朝堂上最璀璨的星辰。

李林甫握住拳头,早已有心理准备,可他的心依然怦怦直跳。

小贼啊!

他们终于同入中书门下堂了。

“河西节度副使安思顺,忠贞勇猛,屡立功勋,特提拔为朔方节度、营田、支度、押蕃大使,三受降城绢马互市大使,授灵武都督。其余勋爵职事官不变……”

“……提拔高秀岩为河东节度、营田、支度、押蕃大使,授雁门都督……”

“提拔王难得为陇右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营田、支度、押蕃大使,西平郡都督……”

“提拔哥舒翰为河西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营田、支度、押蕃大使,武威郡都督……”

⊙тt kǎn ⊙c○

在朝臣心思各异的时候,李隆基又一口气提拔四名边帅。

李瑄目前遥领两镇,这是一种极大的殊荣。

而四镇主帅,尽是李瑄麾下,也代表着李瑄的威望。

文武大臣甚至还无法去反驳。

因为除了安思顺、王难得、哥舒翰、高秀岩,没有更合适的位置。

他们跟着李瑄,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总不能将他们剥夺。

况且任节度使,本就是皇帝决定的。

宰相都无权反驳,除非皇帝开口让宰相建议贤能。

“啪啪啪……”

在李隆基任命完成后,朝堂一时沉默,李瑄率先以笏击掌。

李瑄的兄长,依附李瑄的大臣如杨慎矜、杨璹等人也纷纷击掌。

作为兵部尚书的皇甫惟明同意,因为圣人提拔的高秀岩、安思顺、王难得也都是他曾经的属下。

裴宽紧接着同意。

随着李林甫的击掌,全场一片掌声。

如果反对,要说出个所以然来,没有理由而胡搅蛮缠,会惹怒李隆基。

当板笏声音全部落下,文武百官,无一不屏着呼吸。

冰冷的宫殿,似乎变得不再寒冷。他们的心或郁闷、或火热,或迷茫……

圣人免去李瑄的边帅职务,又免去李瑄御史大夫,明显是要给李瑄加职务。

御史大夫是从三品。

现在左右相都在,圣人明显没有产生罢相的心思,否则在李瑄免职之前,就会罢相。

六部尚书只吏部尚书缺席。

倒是中书侍郎,尚书左仆射还可以任命。

因为李瑄一定是要加衔的。

“天水王李瑄。从天宝二载从军,救边民性命,先后经历丰安城之战,贺兰山之战,擒突厥可汗、拔悉密可汗,擒海贼吴令光,积石军之战,漓水之战,苦拔海之战,青海千里奔袭大战,白亭海之战,九曲大战,大非川大战,擒吐蕃赞普等,大小战斗过百,皆以低微的损失,不耗国力胜战,古代名将,无可比拟……”

“天水王又在长安连破大案,献理财之策,惩治地方不法豪强,巡视地方,宣传仁孝,此乃宰相之才也!”

“天水王虽二十岁,却才华横溢,诗词大成,将来可以领袖文坛也!”

“克己奉公,刚强果毅,如美人香草,万古流芳……”

“拜李瑄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摄尚书左仆射,兼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授紫金光禄大夫,加常平新法大使。其余勋、爵、差遣官不变。”

李隆基一番长篇大论的铺垫后,正式宣布李瑄拜相。

成为封王的宰相。

众人皆然。

之前有猜测李瑄会任吏部尚书,但也有人不信。

毕竟吏部尚书自李林甫卸任后,再也没有人担任。

吏部是六部之首,兼以使职,就有实权,可以考公天下官吏。

宰相兼任,权职更重。

又有尚书左仆射加重地位。

加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上是“第三宰相”,但群臣知道李瑄的强势,这第三宰相,可以与首席宰相抗衡。

就如当初李林甫以礼部尚书拜相,却能与张九龄对着干一样。

现在历史的回旋镖重新打了过来。

而且李瑄这次兼修国史和集贤殿大学士。

这曾经都是李林甫的官职,现却被李瑄继承。

特别是兼修国史,往往是首席宰相能兼任。

集贤殿大学士掌修书,现再掌修史。

这种影响力会与日俱增。

紫金光禄大夫为正三品的文散官,无掌权,就是标榜身份。

等等?

好像圣人又授予李瑄一个常平新法大使,这是什么官职?

他们知道常平粮仓、常平百货、常平盐仓。

难道新法是围绕着这些吗?

所有的大臣齐刷刷地将目光落在李瑄的身上。

贵之极也!古今无比肩者!

宋国公有一个好儿子啊!

以后朝野就不能称呼李瑄为天水王了,而是以“李相”、“相公”尊称。

因为宰相就是比郡王尊贵,毋庸置疑。

看李瑄不爽,反对李瑄的大臣,心中难受无比。

只要够强大,自有大儒辩经,李瑄身边注定不会缺少追随者。

李瑄拜相,也让他们激动。

特别是李瑄的兄长,差点在朝堂上跳起来。

李霅哪还有在马车上的冰冷,全身血液沸腾。

李林甫看着李瑄从座位上起身,准备到案前领旨,心中长吐一口气。

李瑄所担任的,都是是曾经他的官职啊,在博弈之路上,他一败涂地。

先后丢下三十个官职。

每当他要重新夺回吏部尚书的时候,总被李瑄插上一手,不仅未得到,反而失去更多。

如今李瑄被拜吏部尚书,是对李林甫羞辱。

来势汹汹的李瑄,势必要与他一较长短。

李林甫连遭打击,心里没有战胜李瑄的信心,他只希望李瑄的新法,让文武百官向他聚拢。

“臣拜谢陛下,今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感责任重大,必将不遗余力,上不负陛下,下不愧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瑄在大殿的中央,向李隆基一拜。

这一拜后,意味着李瑄正式成为宰相!

现李瑄的官职为:

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摄尚书左仆射,兼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领河西陇右节度大使、常平新法大使、天下迁民大使、纠婚使、慈幼堂使、陇右群牧大使、河西长行转运大使、黄河转运大使,授紫金光禄大夫、上柱国,封天水郡王,实封一千五百户。

今后,李隆基一定还会李瑄加其他的使职差遣官。

“李相平身,以后入中书门下堂参与军机,朕期待你能为国家献出更多良策。”

李隆基抚摸着胡须,然后向众多大臣说道:“李相今日正式上任,拜相宴会待雪过天晴后举行。”

按照惯例,拜相过后,就要举宴庆贺,昭告天下。

毕竟拜相是国家大事,若是以前,拜相需要国君向丞相行拜礼。

现在皇帝用一场宴会,表达对宰相的尊重。

“恭贺李相!”

大臣们不论心中怎么想,必须在李林甫和裴宽的带领下,起身恭贺,以回应圣人的选择无比英明。

李瑄再次向李隆基一礼,然后对前后左右的文武百官各行一礼。

最后,李瑄回到座位之上,百官重新落座。

“启奏陛下,臣有疑问。不知常平新法大使,是何差遣官职?”

礼部侍郎达奚珣出列向李隆基问道。

朝会还没有结束!

“李相,你趁此时机,告知大臣们何为常平新法。”

李隆基向李瑄吩咐道。

很明显,常平新法大使,是主持常平新法的官职。

“遵旨!”

李瑄再次出列,向文武百官阐述常平新法。

文武百官面容凝重地倾听。

李瑄先是向文武大臣说明大族豪强的土地兼并,对百姓的危害,无数百姓卖儿鬻女,自身也沦为农奴,就是因为没有一时应急的粮食……最终,李相向文武百官说道:“以常平粮食的基础上,折算本钱,以一成利率折给百姓,救助那些贫困的农民,以防止他们成为农奴。”

“诸县粮食放在粮仓中,只会生出老鼠和硕鼠。不如将粮食借给百姓,如此国家可以凭借利息富足,百姓也可以渡过难关。”

李瑄用老鼠和硕鼠比喻。

老鼠指的就是普通的老鼠,硕鼠是横征暴敛的贪婪官吏。

粮仓虽是重地,但监守自盗的官吏绝对不会少。

当李瑄的“常平新法”宣布以后,沉默良久的朝堂,响起一道道惊声。

这道消息,犹如平地起惊雷一般。

大族与许多官吏都有姻亲关系,常平新法一出,堵住豪强大族土地兼并的道路。

别看公卿大臣们整天喊口号“抑制兼并”,谁又会真正去实施呢?

李瑄这一拜相,就要举世皆敌吗?

许多大臣的脸色无比难看。

常平新法,一眼能看出是为国为民的好策略,但却难以让人喜欢。

“常平新法可使百姓青黄不接时,得官府钱谷相助,免受豪强之剥削。民得其便,国得其利。诸卿要配合李相推行至四海,解天下之急……”

李隆基配合李瑄,把常平新法当成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

他要着力推行,如果按照理想化的发展,不需要几年,天宝的国力就会远胜开元。

“啪啪啪……”

李隆基话音落,李瑄第一时间以笏击掌,表示圣人之言英明。

这次配合李瑄掌声的人少了不少,兹事体大,也只有亲兄弟会无条件支持李瑄。

还有就是杨慎矜、杨璹这种李瑄的爪牙,以及李瑄的铁杆支持者。

“啪啪啪……”

大诗人王维击掌,他已经决定支持李瑄。

因为常平新法按照理想化,绝对是顶级计策。

诗人不缺理想,很快,韦述、崔颢等诗人点头支持。

李岘手中持笏,他仔细思索常平新法的利弊,最终击笏迎和李瑄。

裴宽在皱眉想此新法的可行性。

他总感觉这个常平新法会出问题。

因为执法者是人,而豪强大族在地方影响力那么大,再加上利令智昏的官吏们。

很可能把好事办砸。

裴宽和李瑄没有仇怨,但他有老辣的政治手段,单纯地认为此常平新法难以实现,推行下去,弊大于利。

而以笏击掌的人连四分之一都没有,让李隆基的面色僵住。

一个法令没有多数宰相支持,又遭受大部分官吏反对,对皇帝来说非常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