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士人是动乱之源!(1 / 2)

作品:《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朱标唯一知道的点,便是大明不该是这样。

他恭敬的作揖道:“父皇,儿臣知道父皇不喜士人,但治理天下缺不得士人,父皇如此对待士人,岂不让天下读书人寒心?”

“以此姿态又能选拔出多少人才?”

“若是选拔的官员,皆是一群蝇营狗苟,只为明哲保身的人,那我大明岂不是要败坏其中?”

“望父皇恕罪。”

“父皇之所为,儿臣不敢苟同。”

“父皇得国乃古今最正,理应以宽阔的胸襟,对待天下,岂能这般小家子气?父皇让儿臣博览群书,可书中的上古圣王、百姓称道的帝王,有哪一人是父皇这般行事的。”

“儿臣认为父皇错了。”

“住口!”朱元璋突兀发作,直接是一声怒喝,他冷冷的瞪着朱标,如凶兽盯着猎物一般,道:“咱怎么做,还用不着你来说。”

“咱知道你的想法。”

“但咱不稀罕。”

“自古以来滋事闹事的都是这些士人,要不是这些人在背地鼓噪生事,天下哪有这么多的事端祸事?”

“咱没想这些士人替咱治国。”

“咱早就为自家子孙想好了怎么去治国。”

“等咱后面抽出时间,会给咱的子孙写一份《皇明祖训》,将治国的要领、要求全都写在上面,到时咱朱家子孙,只需按咱交代的去做就行。”

“咱早为大明谋划好了一切。”

“咱是从底层出来的,见过太多大族败亡了,而一国天下之所以败亡,归根结底就一点,就是子孙太喜欢折腾。”

“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唐玄宗的骄奢淫逸等等。”

“咱为大明列了不征之国,咱还有一定时日,到时将大漠的北元覆灭了,咱大明就可以安安心心过日子,咱还吸取了元的教训,知道财政的短缺。”

“所以咱发行了大明宝钞。”

“等到后世皇帝缺钱了,直接用纸印就行,咱可比元朝那些皇帝聪明,元朝还想着朝廷能收,但那一堆废纸,朝廷收上来有什么用?咱只准发,不准收。”

“咱大明就永远不会缺钱。”

“咱大明农业巩固,又无外患,还没有财政问题。”

“天下注定出不了什么岔子。”

“只要子孙不折腾,咱大明江山便能长存。”

“老大,咱知道你有志气,想着日后好好治理天下,给百姓以安定安宁,让天下臣民都能归心,咱支持你这么做。”

“但咱也有咱的想法。”

“咱打下这江山多不容易,死了多少弟兄,咱不能任由那些混账不安分的后世子孙,将咱大明给败光了,咱必须提前立好规矩。”

“咱已不求后世子孙多青出于蓝。”

“咱只希望他们能守好,咱留给他们的大好基业,让咱大明能长长久久的存在下去。”

“而这些士人就是动荡的根源。”

“他们知道的、了解的东西太多,也很容易不安分。”

“任其继续肆意妄为,早晚有一天,后世子孙会被蛊惑怂恿,犯错犯蠢,所以咱必须把士大夫的傲气给打下去。”

“让他们知道谁才是天下的主人。”

朱元璋话语铿锵,带着强烈的不容置疑。

这是大明的千秋万世之大计。

绝不容任何人影响。

朱标也不行。

只不过这次是借夏之白的事,将他原本想做的事,提前给做了,为的就是让天下人,都能看到士人的虚伪。

将士人踹下高台。

当士人身上那层所谓的优越感被抹去后,他们也就跟底层的农夫、商贾这些没有任何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