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工农大学士!(1 / 2)

作品:《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朱元璋阴沉的盯着夏之白,仿佛要将夏之白给活吞了。

他在来的时候,就已预想到夏之白会开口,只是没想到,夏之白开口会这么快。

而且还指向自己用人缺失。

这一点。

朱元璋是不认的。

他的用人,古今最为开放。

朱元璋负手而立,冷冷的望着夏之白,道:“你是说咱不会用人?”

夏之白摇头,道:“陛下用人之大胆,古今罕见,不拘一格,尤其善用五湖四海之人。”

“而且陛下过去尝试过很多求贤之法。”

“有尝试过以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悌力田等名目征召知名士人,也有以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民等名目征召普通士人,更有用太学搜罗各地学子。“

“门路之开放,范围之广,古今第一。”

“陛下不仅求贤,还敢放手任用、并敢于破格提拔,也的确为大明开创了新气象。”

“在陛下求贤若渴之下,一时山林岩穴之士,由布衣而等大僚者接迹矣。”

“这都是臣敬仰陛下的存在。”

“只是不够。”

“因为陛下之用人,终没逃过一点。”

“士!!!”

“而且陛下取士之范围,随着时间推移,已是越来越窄。”

“草民在开封时,曾跟周王有过几面之缘,周王对陛下崇敬之极,也曾对草民说过,陛下想要的人才,是想效法汉唐,用出将入相的标准来培养的。”

“在至正二十七年,陛下颁布取士。”

“诏书上便写着。”

“盖闻上世帝王创业之际,用武以安天下;守成之时,讲武以威天下。”

“至于经纶抚治,则在文臣,二者不可偏用也。”

“古者人生八岁,学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十五,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是以《周官》选举之制曰“六德、六行、六艺”,文武兼用,贤能并举,此三代治化所以盛隆也。”

“兹欲上稽古制,设文、武二科,以广求天下之贤。”

“只是从大明立国之后,陛下效仿历朝历代,开始开科取士,然而陛下推翻了元朝,也看似推翻了元朝的一切,却唯独有一样没有推翻掉,便是科举制度,大明依旧要考试,而且考试制度沿袭的元朝的,因而大明科举试‘五经’和‘四书’义。”

“这确乎试图‘上稽古制’,而且陛下对‘经术’跟‘经史’的重视,远胜于其他朝代。”

“只是偏漏了两部。”

“经史子集。”

“陛下漏掉了后面的‘子’‘集’!”

“而这就是草民最为担心,也最为惶恐的地方。”

“草民不才。”

“独以为经史子集中‘子篇’最为重要。”

“尤其是其中的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等,因为这里面编织着天下的道理,也蕴藏着天下长久发展的锁钥。”

“草民拿出的土豆、高产的稻种,其实便是依循的其中道理。”

“士人皆读圣贤、经史,而这部分恰恰是地方的农夫、医生、工匠不会读的。”

“但正是这些或大字不识的农夫、医生、工匠,却在天下的兴衰更迭中,不断的进行技术的突破创新,让稻谷的产量不断提高,让铁铜等产量不断提升,让越来越人免于伤病。”

“草民以为。”

“这些底层的百姓,才代表着当下最先进的生产力,跟最先进的发展观。”

“也是真正代表着‘子’的。”

“他们或许不适合为官,也不适合治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