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碧笙(2 / 2)

作品:《陇川结案报告[探案]

两人迈上台阶,碧笙拉着林敛熙停在门口喘气,没过一会儿就看见下人掀开书房门帘,迎她们进去。

“碧笙,哎呦。”蜀王一把将女儿抱起,看向她身后的林敛熙,笑道,“本王还在想是哪个姐姐来了,原是我们碧笙最心心念念的那个。”

“王爷。”林敛熙抱拳朝他行礼。

蜀王伸手扶她起来问:“林姑娘来的匆忙,应是有要事吧。”

林敛熙笑笑,“实不相瞒,三年前王爷救我一命,因坊中事务繁杂,一直脱不出身前来道谢,而今借为程家少主去程家取医书之便,才有机会到黎州,望王爷莫怪,另则听程公子提起碧笙的眼伤之事,百闻不如一见,不亲眼见着总是难以彻底放心,来的仓促,多有唐突。”

蜀王放下碧笙,让侍女先带她出去,随后坐到堂前主座,示意林敛熙坐在左侧圈椅上。他抿了口茶水说:“碧笙的眼伤离痊愈不远,再敷一段时日的药即可。”

“那便是最好。”林敛熙点头,长舒了一口气,“三年痊愈,实不算轻症,大夫可曾说过碧笙的伤是因何而起的呢?”

“中毒。”蜀王明白了她是为碧笙的眼伤而来,神情淡淡,“给碧笙看病的程家子弟说拖了太久,只能推测出是失明前没一会儿,不慎沾上的毒粉。”

林敛熙来之前查过,林缎青离世后一日,确是蜀王奉诏入陇川之日,但他们从城门到皇城的路线,并未被记载下来,她只能靠着青招坊周遭的百姓零星的记忆,确认他们确实有从青招坊经过。

联系蜀王的话,青招坊里和东家对话的那声音粗哑者说的是真的的可能性有七八成,碧笙多半是经过青招坊时遇上了凶手销赃,惹了这无妄之灾。

虽然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推断最为合理,但要完全验证此事,还是要去程家走一趟才行。

林敛熙满脸愁色,被蜀王看在眼里,他打趣道:“怎么今日就你一人来,那个姓顾的小兄弟呢?”

“这……”林敛熙没料到他会突然提起顾知攘,“他在陇川,王爷寻他有事?”

“没有,”蜀王打趣道,“怎么还不成亲?还是忘了给本王喝一杯喜酒?”

林敛熙被茶水呛了一下,疑惑蜀王为何提起这茬,“这其中怕是有什么误会,我与顾知攘只是熟识而已。”

“唉,”蜀王双臂撑在座椅扶手上,眼睛盯着指尖,叹了声气,“刚才林姑娘提起三年前的事,本王犹记得他当时那副近乎天塌地陷却全力以赴的模样,着实令人动容。”

“王爷说笑。”好在林敛熙戴了面纱,遮掩住了脸上难解的尴尬。

蜀王深深看了她一眼,脸上的笑意渐没,又抿了一口茶水,骤然问道:“陇川出了什么事?”

林敛熙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问弄着愣了一下,她愕然看向蜀王,片刻后摇摇头,“没有,王爷怎么忽然问起这个?”

“你是为碧笙中的毒而来的。”蜀王问,“查到什么了?”

“王爷眼力极佳,一下就猜到了在下突然登门的因由,但……”林敛熙黯然道,“一切尚未有定论,不便相告。”

“好。”蜀王扶着桌案起身,走到她面前,“如今碧笙眼伤几近痊愈,我已不想多求什么,望林姑娘珍重,勿要操劳,以免伤及自身。”

林敛熙仰头看他,心想难道是自己的误解,为何此时此刻,在蜀王眼中,竟感受出了一丝自己比他的亲生女儿还要重要的错觉。

“多谢王爷。”

她起身一拜,将此离谱的念头忘在一边,接着听蜀王说:“既然来了就多留几日吧,本王差人去陇川送个信,你在此好好陪陪碧笙。”

林敛熙愧笑着解释:“还请王爷恕罪,我家姑娘仍在陇川,放她独自一人留在青招坊,总是心有不安。不过,王爷,想来再见不会太久。”

“也好,还是那句话,若有难处,尽可来差人找我。”

蜀王轻轻拍拍她的肩膀,“一路劳顿,还没吃饭吧,可莫要再推拒,总不能让你饿着肚子走。”

林敛熙又是一拜,“却之不恭。”

蜀王有事要忙,王妃未在府中,午饭是碧笙与林敛熙一起吃的。碧笙如蜀王说的那样对她心心念念,饭后缠着她问东问西,说了好一会儿话,在得知她即将离开后,更是叫泪打湿了眼。

林敛熙安慰了半晌都无用,直到程家的大夫按时登门来为碧笙治眼伤,她才草草抹干了眼泪。

随后,林敛熙退避,随下人去小馆休息,走之前,她问清了大夫离开的大致时辰,掐着时间在他离开前朝蜀王作别,尾随此人出了蜀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