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皇储 / 章节正文阅读

第747章 绝望(2 / 3)

作品:《穿越成皇储

德军自然早就得到两艘“苏联级”战列舰支援到了美国大西洋舰队的情报,有点忌惮那460毫米口径主炮,因此压根没打算跟美军舰队玩炮战。虽说苏联级战列舰的瞄准系统的性能跟屎一样垃圾,可万一他们运气爆棚呢。

因此,当舰载雷达发现美军舰队的时候,德军舰队司令便下令发射氧气鱼雷;而这些鱼雷是最新式的改进款,装有声导机构和磁性引信,只要抵近敌方战舰就会爆炸;并不会像原先的声导鱼雷那样只会攻击敌舰的舰艉螺旋桨。

苏军的第二轮炮火来袭,准头依旧惨不忍睹,比第一轮更加夸张。戴维斯司令甚至想通知这两艘战列舰别在无谓的浪费炮弹了,等足够近了在发挥火力不更好?!

可就在这时,一艘苏联级战列舰的侧舷猛的激起一股巨大的水柱,紧接着是第二股,第三股!另外一艘战列舰也未能幸免,船舷激起五六股冲天的水柱!

“上帝啊!!”

原时空的大和级战列舰看似强大,不过也有不少缺点。

比如材质方面,大和级的关键部位使用VHFace-Harden高硬度装甲板制造,乃是岛国以英制KCType为基处改良而来,而KC-Type装甲则是在1913年跟着向英国购买的金刚号巡洋战舰而引进岛国的,这种装甲技术跟1930年代以后的英、美、德装甲相比自然逊色一筹;根据战后的测试结果,美国人认为岛国的VHFace-Harden装甲板强度比美国战舰用于关键部位的class-A装甲板低10%。此外,大和级的装甲设计过度强调装甲厚度,却没有考虑如何吸收命中弹带来的震波,导致被击中后主装甲带可能没有受到太大损伤,但其他结构承受不了应力而率先破损进水。

而在鱼雷防御方面,战列舰通常无法做到与水面以上装甲的水准,这是因为当时战斗舰主要都是依据「战舰对轰」作为防护设计依据,将有限的装甲重量集中在水线以上的防护;至于水下的防御,则靠着吸震结构或水密隔舱来控制、降低损害,或者以抽水泵浦来调整舰内进水以消弭倾斜,如此即便能控制灾情,大量的进水也是免不了的;虽然有些战斗舰的主装甲带会延伸至水线以下几层甲板,但主要也是防备在水线附近或以下命中的敌方大口径炮弹,而不是鱼雷。

例如,大和级的主装甲带没有保护到水线以下,虽然为了防止岛国海军最担心的水下弹道炮弹攻击(讽刺的是,岛国当时十分重视此类炮弹的开发,就是针对战列舰水下以下防护不足的弱点),而把STS装甲延伸至舰底,但这层装甲却是在隔舱内部,无法阻挡鱼雷攻破外层隔舱,结果就是中雷后照样大量进水。加上大和级的隔舱设计过于简单,吸震能力不良,面对鱼雷爆震威力时可说雪上加霜。

雅尼克自然不会好心到帮苏联人改进这些缺陷,而是全部保留了下来;加上苏联人的工艺问题,苏联级战列舰的装甲强度甚至大不如大和。

此刻遭遇德军鱼雷的攻击,爆炸能量瞬间撕开了外层装甲,其中一枚击中了左舷后部的副舵舵机室附近,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破口,成吨成吨的海水疯狂的涌入。

另一枚鱼雷击中了左舷前部的储藏室附近,同样造成了大量的海水涌入很快就淹没了舰艏处的柴油发电机,造成电力系统故障,几台抽水泵因此停止运转,涌入的海水多达数千吨,而且无法排出。

战舰内,损管队员们正拼命的抢救自己的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