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越坡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九百七十章 建文之墓(2 / 2)

作品:《明越坡

原来,瑾儿自从跟着汪耀南、陈元贵他们参与港口经营之后,手头也有了些钱。一次,他听说一个商人手中有几口上好的金丝楠木棺材,便咬了咬了牙,还找人借了些钱,为未了置办了一口金丝楠木的棺材。

未了知道后,不仅没有表扬瑾儿,反而将瑾儿骂了一顿。未了说,你就是置备棺木,也得给你父亲置办一口呀!手头钱不够,你给我说呀!

瑾儿挨了一顿骂,耷拉着脑袋。

其实未了也就是希望儿子不要思想太狭隘,见儿子被骂得蔫了,立即将瑾儿带进里屋,指着床下说道,把里面的箱子给我拖出来。

瑾儿使了好大的劲儿,才拖出了一口大箱子。瑾儿打开一看,吓了一跳,里面是满满的一箱金锭子。

未了指着这些金锭子说道:“这些都是你父亲在龙头港口入股这些年来分的红利,你父亲让我先收着。这些金子之所以以前不给你,就是怕你小子手头钱多了不学好。既然要置办棺木,你就拿着这些钱去给你父亲也置办一口。另外,你借了别人的钱,也立即给还上。这箱够不够?”

瑾儿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金子,立即是将头点得跟鸡啄米似的,说道:“够了!够了!”

未了语重心长地对瑾儿说道:“只要你是做正事儿,尽管向我和你父亲开口。这箱金子就摆在这里,你需要用多少,就拿多少。”

瑾儿知道这箱金子置办两口金丝楠木棺材肯定是用不完的,他也不敢确定母亲是不是在考验他。于是,就按照置办两口金丝楠木棺材的价钱,拿了一部分金锭子,至于剩下的那些,他可是一锭也不敢多拿。

我也是直到此时才知道,原来瑾儿还给我置办了一口金丝楠木的棺材。我看了看未了,又看了看瑾儿,对瑾儿说道:“先将给你母亲准备的那一口给你霏儿娘用上,过段时间,你再给你母亲置办一口,需要多少钱,尽管向我开口。”

很快,一口上好的金丝楠木棺材便被抬过来了。马悦是这方面的行家,立即是安排人将霏儿入殓。至于随葬品,霏儿生前的那些金银首饰肯定都得放进棺材中去。另外,我也是根据马悦的建议,迅速让瑾儿去置办了一些,也一并放入了棺木之中。

按照最初的安排,我和未了是要葬入那西礁水底墓的中央墓室的,后来霏儿来了龙头,自然也是要葬入那西礁水底墓的中央墓室之中。再加上咱们此次带回的思淑和兰儿的棺木,那水底墓的中央墓室,将来就得葬五口棺木了。

而由于朱允炆的水底墓已经进入了工程尾期,按照马悦推算的吉日,下葬的日期就定在三月初三。由于时间来不及了,咱们只得推迟去西礁安置霏儿棺木的时间了。

在为朱允炆下葬之前,马悦亲自在龙头为思兴和兮渃找了块好地方。思兴和兮渃入土为安,我和陈维林也算是了却了一大桩心事。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三月初三,朱允炆的下葬仪式在龙头东南的加朗岛秘密进行。整个下葬仪式由马悦主持,吴中、汪振海二人充当马悦的助手。而郑和则作为朱允炆的亲属代表。

马悦、吴中、汪振海、郑和等人走在了最前面,紧接着是八个壮汉抬着朱允炆的金丝楠木棺材,再后面就是一些明军抬着一口口大箱子,无疑这些箱子里都是永乐皇帝为朱允炆准备的陪葬品。最后面,才是我和汪耀南这些为数不多的“闲杂人等”。

为了高度保密,当初参与修建水底墓的三佛齐国当地工匠与民夫,一个都没有参与这个下葬过程。除了我和马悦、汪耀南等人,其余的全部都是郑和船队的人。

朱允炆墓虽然比西礁水底墓小多了,但里面的机关布置也是不少,听马悦和汪振海说,一旦这墓沉入海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根本就不可能有人能够进得了这个墓。如果不是风水学的顶尖高手,在茫茫大海之中,想要找到这水底墓的确切位置都不可能。

马悦手持罗盘,吴中、汪振海在一旁协助,在他们三人指挥的下,兵士们将朱允炆的棺材放在了指定的位置。据说,这个方位丝毫都不能有偏差。

棺材安置妥当之后,接下来马悦便让兵士们将陪葬品的箱子一一打开。这些陪葬品以瓷器居多,那可都是正宗的官窑出品,做工相当精美,要是随便拿一件穿越回现代,绝对值大钱。

除了瓷器,还有少量的金银器物。马悦都是拿着罗盘,一一指定每一件陪葬品的摆放位置。

最后摆放的就是那块大金碑。看着这块高三尺三寸、宽一尺三寸、厚一寸三分的金碑,我顿时震撼了。当然,我的震撼并不是因为看着这么大一块金碑,在估算着它要值多少钱。而是因为我看见了上面的“华夏之域,大明之疆。犯我华夏,虽远必诛。”这十六个字。

再看看落款上的“大明永乐五年冬朱棣书”这十个小字,我对永乐皇帝朱棣的景仰之情顿时油然而生。如果永乐皇帝当时在场,我真想对他说一句:这块金碑是你一辈子最大的成就!他日,如果这块金碑被咱们的子孙后代在此处从海里捞上来,你的功绩将要超过中国所有封建皇帝功绩的总和。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块金碑的碑文上写得相当清楚,这个地方就是在大明的疆域范围之内。试想一下,几百年后的华夏子孙与南洋诸国在海洋权益上发生了争端,要是这块金碑能从此处重见天日,那些试图强占我华夏领土、领海的夷族后裔面对如此铁证,还能有什么好说的?

下葬仪式结束之后,兵士们率先退出了墓室,我和马悦、汪振海、吴中、郑和等人是最后退出墓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