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二十一章 朝议(3 / 3)

作品:《大宋教书匠

虽然大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状况,但曾布都已经发话了,大家看赵煦的脸色,好像也是倾向于相信尉迟宫铭,相信钟粟,大家也只能以沉默来表示支持。

“大家难道没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臣以为,火炉此物为何人所说何人所制都不重要,没见到实物,无法定论,建议让钟大监进京述职,然后再众人面前展示一二,方可做出判断。”

大家不约而同看去,原来说话的人是来京不久的张商英。

张商英本为洪州知州,此次来京,大宋内阁的初步安排是让他接任工部侍郎。

能够接掌工部的人,应该对这类东西能掌握一二。

不过这项安排暂时只是动议,还没有实锤。

对于这个人,宋史中有明确记载,说他“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负气倜傥,豪视一世。”

加之幼时聪慧之名远播乡里,长大后也一度是不少大宋小姐姐的梦中白马。

宋英宗时考中进士,神宗时已经官声显赫,还一度受到王安石的大力推崇。

后来和蔡京的关系也不错,但蔡京后来推崇霸权主义,张商英却是少数几个敢于指责蔡京是非的人,也因此被蔡京连番穿小鞋。

他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做法,虽然遭受了不少挫折,但却树立起来了一个不畏权贵、精明强干的人设。

“张卿的话在理,进京述职似乎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众卿还有什么好的想法。”

赵煦觉得总算听到了一句比较实际的,以前就听人说过这个张商英,看来还真有些见识。

虽然张商英还没有被任命为工部侍郎,但赵煦觉得冲着这几句话,就说明自己没有看走眼。

“老夫建议,如果此物果真好用,自然需要大力推行,如若沽名钓誉,不管是王公贵戚还是山野草民,必须严惩。”

御史台一名资历颇深的刘御史也说话了。

大家明显能感觉到,虽然分两种情况说的,但其实重点还在后面。

话虽然听着很是刺耳,但却是老成谋国之道,赵煦也缓缓点了点头。

有些口子还真不能乱开,闹笑话事小,可一旦决策失误,很可能会贻害亿万生灵。

朝议到了这个地步,也就算是有结果了。

赵煦也明白,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肯定是钟粟,只是让渤海郡王带了个头,宣召钟粟进京就这样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