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君子不战则已,战必胜矣(1 / 2)

作品:《大宋教书匠

种师道大获全胜的消息夏崇宗李乾顺近乎疯狂,在砸烂了眼前能够看到的一切后,脑袋算是稍稍恢复了神志。

愤怒指数和能力指数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他也就是砸一砸东西,想要主动出击去攻击大宋,他既没这个信心,也没这个胆量。

事情其实明摆着的,大宋既然敢不宣而战主动出击,那便意味着早已做好了准备。

再说,西夏早已没有了昔日的盛况,左、右厢,设十二监军司听起来很牛的样子,事实上已经远远不如往昔。

尤其是一直引以为傲的铁鹞子军,在和大宋的战争中大量消耗而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剩余的大部分主要用来拱卫国都,哪敢贸然出击。

大宋的骑兵依然没有太大的起色,但却出现了胜过骑兵的独门火器,可惜西夏的情报机构居然没有探查到有用的信息。

不过李乾顺也心里有数,这样充满高科技的武器,恐怕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制造出来的,必定要靠着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撑。

但西夏目前的形势,能够维持住稳定的局面已经不错了,想要花大代价研发武器,想都别想。

一时之间,西夏高层陷入了一种奇怪的状态,一部分主张联络契丹,然后向大宋施加压力,但这样的说法很快被另一部分人强烈反对,他们也说得有理有据,契丹想从大宋手里多搞一些币银都没能成功,想要让他们帮自己,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听到这个,李乾顺沉默了。

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些情况,虽然还没有尝试,当他已经可以确定,这个方案毫无实施的可能。

少数热血派人物,居然提出要重燃战火,李乾顺同样觉得不可取。

种师道大摇大摆地闯入了西夏境内,三大军司却被当成猴子一样耍了个够,还被打成了狗,想要带兵直接去找大宋的晦气,这不是去作死吗,谁爱去谁去。

境内都无法消灭的敌人,现在劳师出征,哪有胜算可言。

一切结束了,种师道的资料也理所当然地放在了李乾顺面前。

西军将领种师道,也算是西夏曾经的好朋友了,他们还是很熟悉的。

只是他们有一些疑惑,为什么他被派到了兰州。

西夏的探子也有一些能耐,马上有人告诉李乾顺,大宋朝中有一名年轻的侯爷,在大宋的朝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马上有人补充到,那些火器的研发,就是出自这个叫钟粟的侯爷。

李乾顺到现在算是明白了,原来大宋进入了开挂模式,怎么说这游戏难度越玩越大了。

得知了部分真相后,李乾顺一点儿也不觉得痛快,只有更加郁闷。

这仗简直就没法打,姑且不说大宋的火器开挂,西夏现在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兴庆府虽然也算富庶,但不少财富却掌握在财阀之中。

虽说到了国破家亡之际,他们非得出血不可,但现在还没有到时候。

很快,朝堂上的讨论方向再次发生了变化,居然有少数人提出,既然契丹那里不方便联合,那便和吐蕃联合。

这都什么人啊,李乾顺不认为自己是个多么伟大的西夏王,但也不至于不堪到慌乱之下草率做出决定。

接下来的讨论更是让李乾顺感觉到一种强大的无力感,他猛地推翻了面前的桌案,然后拂袖而去。

爱怎么讨论怎么讨论吧,他不想听了。

和西夏不同的是,大宋这边前所未有的欢欣鼓舞。

兰州府,种师道回来后一刻都没有休息,先将铁石抓紧安排了一番送往汴京,他知道钟粟急需这批铁石。

至于要做什么,这不是他该操心的事情。

至于那三千匹上好的战马,别说种师道了,就连王知州都越看也喜欢,一幅爱不释手的样子,就差跳上其中一匹狂奔一番。

虽然只是青塘马,比起契丹马身形少小一些,但差距已经不大了。

身形稍稍小一些也有小一些的好处,高大的契丹马,其实更适合短距离的高速冲锋。

身形小一些,高速冲锋上或许略有不如,但却更适合长途行军。

契丹军之所以不在意这些,是因为他们并不缺少马匹,所以往往一人多匹,自然不考虑行军的问题。

欣赏完了这些马匹的矫健身姿,种师道拒绝了给全军配备冲动,果断作出决定,暂时先圈养起来,等待朝廷的分配,如果是别的战利品,倒是很好处理,战马在大宋可是极其稀缺的物资,他可不敢擅作主张。

经过了这次的军事行动,王知州对种师道彻底佩服到了骨头里。

种师道居然轻松击败了西夏,而且把西夏给弄了个灰头土脸。

当初出兵之前,军士们虽然并不明确这次的具体任务,但却从带兵将领的脸上看出了一些讯息,那就是这次的出兵风险极大,说不定会马革裹尸,不少人甚至都写好了遗书。

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是活着回来了,既然回来了,那便好好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