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八九章 戴帽子唬人(3 / 3)

作品:《我成了仁宗之子

谁见过像太子殿下这样的辞?

就这样直白,却每一句都是在戳人心,给人定性。

本来只是论事,可被赵曦这么一,直接上升到人性以及是否忠于国朝的高度。

赵曦是有点烦躁,并不是单纯因为羊毛的利益问题。

羊毛纺织,会导致怎样的结果,这些臣工,只要稍微用点心,就能想的到。

赵曦真正烦躁的是,整个朝堂对辽夏这种过分要求的认可。

朝议,没有商讨如何拒绝辽夏的要求,而是直接基于接受辽夏要求。

为什么?赵曦想不通。

“其实,曦最想问一句:今日朝议,为何不商讨如何拒绝辽夏使臣的要求,而是谈论如何令对方满意?”

“是怎样的立惩出发点,让诸位臣工如此急切的为辽夏考虑?而不是站在国朝的立场上。”

这是朝堂呀!赵曦越想越觉得恐惧,这就是国朝的朝堂呀!

哪还有一点骨气?

“殿下,辽夏使臣以兵事威胁……”

终于出来了……真的很悲哀,这还仅仅是威胁,或者还没有威胁,朝臣们已经心存胆怯了。

没胆了,是真没胆了。

“吾不知此时谈风骨和气节,对诸位臣工算不算一种嘲讽。可曦还是想问问:失去了魂系家国的责任担当,没有了情系黎民的使命驱使。士人,还有什么可谈及到风骨和气节的?”

“还只是威胁,诸位就已经迫不及待的要答应辽夏要求了。若真的有一兵临城下,是否诸位也如今这般,群情激昂的逼迫朝廷俯首称臣呢?”

争辩的最好方式,其实是转移话题。撇开实质性的辩论,直接上升到一个形而上的层次……反正这朝堂辩论一直就是玩虚的,赵曦也学着来一次。

只不过他不是旁征博引的借用先贤……那些古饶言论,见仁见智。在赵曦看来,根本没什么杀伤力,哪有他这种直接戴帽子的做法狠。

根本不扯废话,三俩下,直接把羊毛工艺的谈判,定义为士人风骨和卖国求荣上了。

看你们还有谁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