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八七章(2 / 2)

作品:《我成了仁宗之子

“君实,彦博也认为应当如此。可如今铺面刚刚收回,枢密院并没有任何收益,自然应该由左右库藏支付。待来年再有补偿性军卒转民之事,枢密院担负是必然。”

收回来的是铺面,他文彦博手里没钱,司马光就是出大来,枢密院也还是没钱。

“文相公,大规模军卒转民补偿,也就是本次因汴梁禁军裁撤而发生的。难不成国朝每年还都要有补偿性转民不成?”

“又何尝不可?如今国朝军备提升,新军扩充,势必会导致各地禁军事务繁乱。补偿性军卒转民,可着为永例,并将各地禁军营地各种收益归纳,统一管理,为军卒转民事宜提供保障。”

这……这就真的是意外之得了。

赵曦不得不,精英就是精英。这一次提出补偿性军卒转民,赵曦本来就是要树一个标准,为将来改军制提供参考。

没想到,人家文彦博就已经想在国朝推广了。

文彦博这是话赶话的随口出来了,话一出口,他都愣了一下。

“官家,殿下,文相所言可行!”

富弼都有点怀疑这是不是太子殿下早就谋算的?可这项措施确实有推行的价值。

每逢大灾,朝廷就会将流民变厢军,一次次的增加朝廷的负担。却从来没有一项措施,是从军伍上来减少朝廷负担的。

那怕是庆历年改革,也只是在现有军伍的基础上做调整。

这些年有太子殿下的一番番操作,才有了如今军费大幅度降低的成果。

如果补偿性军卒转民能长期推行,不存在激起民愤,确实是良策。

“推行此策,需要大量的资金后盾。如今朝廷确实有盈余,可真要在国朝各地禁军全面推行,又将会出现寅吃卯粮的局面。”

刚才你不是还让枢密院担负转民资金吗?怎么话又过来了?

“君实所言极是。既然各地禁军推行转民会导致朝廷亏损,而汴梁此次禁军转民就需要枢密院担负?”

文彦博这已经撇开朝政,纯粹的争辩了。

他觉得自己秃噜出的话,应该是自己有过这想法的。但他需要仔细思量一番,如果这一次集议直接确定了,将来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又是他文彦博背锅了。

所以,直接撇开了正题,变成纯粹的争辩了。多少次,朝堂一进入争辩,就不会有任何结果。

“此一时彼一时,他州军营营地并非全设在州城。况且,国朝那个军州可与汴梁相提并论?”

“既然是军转民的补偿,不论在国朝何地军伍,在补偿标准上应该是一致的。各郡州不可与汴梁营地收益相比,自然需要朝廷贴补。此事不可行!”

到底是集议什么事来着?这还没几句呢,就直接变成一项政策推行的可行性了。

赵曦知道,再这样下去,这一次集议又是屁事定不了。

“枢密院是朝廷办事部门,不从事经营。不管是出租铺面,还是利用铺面经营,都有些不伦不类。”

“收回军营铺面的所有权,并不是让枢密院从事商贾之事,若那样就得不偿失了,甚至比各营自行经营还混乱。”

“曦以为,枢密院可采用扑卖方式,将铺面趸于商贾。如此一来,枢密院便有了补偿资金,朝廷也无须贴补。”

赵曦没各郡州军营的事,既然文彦博提到了,那就算种下了种子,他会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