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三四章 自己说了算(2 / 4)

作品:《我成了仁宗之子

朝廷依照蹴鞠赛制,在汴梁制定了辩经的场所,并严格了辩经的场次和参加人员。

国朝的商贾应该是最敏感的一批,在朝廷刚刚传出这消息,像樊楼这样的商贾就开始运作樊楼作为辩经场所的事。

“樊楼为每一场辩经的学子五百新币,评判者两百新币,以求每日樊楼能有一场辩经……”

“琴娘跟老六家联络,准备在聚香楼也承担辩经之地,同样为辩经者和评判者发俸禄…~”

这么好的发财机会,官家怎么就这样让出去了?

不仅仅是樊楼和聚香楼,汴梁有名的酒楼,包括勾栏,都在做这样的事。

完全可以让琴娘子全包圆了,何必让他们都占便宜?

得一下,聚香楼,是赵曦按后世那种茶馆的形式让赵琴经营的。

聚香楼没那些乱七八糟的物事,就是让人喝喝茶,提供些点心之类的,偶尔有士子们在那里谈经论道。倒是最符合这次辩经场所的。

别看聚香楼清淡,可一面世着实火爆,甚至有亲友来汴梁,不请冉聚香楼都是看不起亲友的文采。

聚香楼最被人推崇的是,一进大厅正对着,是一面让士人题诗词留姓名的留痕墙。

又扯远了。

当文化遇上经济,经济是可以促进文化发展的。

赵曦本来是一招闲棋,没想到居然有了这样的结果。

这以后,那怕没有了庭辩,国朝的士林也不会丢掉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