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三八章 官家的道(3 / 3)

作品:《我成了仁宗之子

真不容易,就一个炊饼和蛋糕的例子,硬是让赵曦把三家学派的立论特征融进去了。

还得继续白呼,不能厚此薄彼呀。

“有人吃炊饼吃到了沙子,那是因为面粉没收拾干净,或者在碾麦时就没收拾干净。”

“又有吃蛋糕吃出了异味,甚至还见过蛋糕里拉丝一样的粘物。这些是明炊饼和蛋糕不好,或者不宜食用。”

“这就是司马君实所言的诚道,人之诚,物之诚,变化之诚,本源之诚,甚至商贾之诚。”

赵曦越越佩服自己,这都什么跟什么呀?他就是拉一起了。

其实,万物同理,这在后世是真理。

有了后世广博的见识,还有那潜移默化的逻辑学,只要想扯,总是能扯在一起的。

“再回到炊饼和蛋糕。它们的本源相同,或者借用大家所的道,他们的本源道相同,经过不同的道形和道变,就有了不同的食用之受众和口福”

“也因此,赋予了炊饼和蛋糕不同的名称和定位。这就是周茂叔所言本体和心性之论。”

“同样,炊饼和蛋糕用料不同,就造成了它们的价格不同,被黎民百姓看待也不同。这就是伯淳、正叔所言之理。”

“尽管原料相同,也可以是本源道同,但添加佐料和制作方式不同,也可以是规则和变道不同,就造成了他们被认知的不同。这就是理道。”

“其实,从整个庭辩来看,我不认为那一家之言为正统,反倒是大家都只是以偏概全了。”

“张子厚的本源,以周茂叔和司马君实的诚为基础,在邵尧夫的规则下,经过王介甫的变,最终达到伯淳、正叔所的理之境。”

“本源、变化、结果,都是道,或者将所有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道!”

赵曦的可能也有些牵强,相对于他们的辩经,赵曦自认为他阐述的道最符合逻辑。

至于别人是不是信服……这个还真不确定。

啥时候辩论能改变他人观点了?

对于韩琦、韩绛、吕公弼以及欧阳修来,只要官家不明显的支持哪家学派,就足够了。

官家的这一番话,可以当成很有道理,更可以看成对各家学派之争模棱两可的定论。

不过,这才是官家该有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