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五四章 吓着了(2 / 3)

作品:《我成了仁宗之子

不过,自家人随便怎么议论都成,当外使跟自己这样起时,窦卞有些怀疑了。

既然云州为苦寒之地,两国友好近百年,也没见北辽丢弃过。况且,即便他窦卞不知兵事,也懂得燕云十六州对于国朝的效用…~那是屏障,自古以来抗击游牧民族的屏障。

耗费钱粮是事实,可这一次却没听战事把朝廷拖进困顿,倒是听战利品似乎抵还了大部分的耗费。

既然是耗费钱粮,他北辽完全可以先撤军呀,一直在河北道边境晃悠算怎样回事?

窦卞不是那种迂腐的文臣,起来他们那一届没一个迂腐的文人。欧阳相公主考,取士很明显侧重于策论,这也是他窦卞能及第的原因。

嘉佑二年,那怕就是当下有成为文坛领袖的苏轼苏子瞻,也不是迂腐的文臣。

窦卞缓了缓,从萧卓尔带入的情绪中挣脱出来,再一次客观的去考虑当下的形势。

章惇跟自己过,讲武堂记载着官家跟第一代护卫营军卒的很多谈话实录,谈到过立场的问题。

用官家对立场的定义展开看,窦卞觉得,萧卓尔没有站在大宋立场的基础,更没有为边境上北辽二等子民汉人话的立场。

剩下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北辽的朝堂扛不住了。

政事堂有过交代,尽可能争取利益…~不是基于战前来争取利益,而是在现状下争取利益。

窦卞觉得自己应该搞懂了朝廷的意思。

“萧兄客气,言之有理。贵国君王被权臣糊弄方有此次战祸,确实值得我等警惕。”

“萧兄有所不知,我大宋当今圣上为历来君王之难见。曾记得我大宋陛下还是太子时,因安南助侬氏作乱广南,便率军搅烂了整个安南北部……”

“窦兄所言,有所耳闻。听闻当初贵国皇帝陛下归还了朗颂、高邦二州。如今,我大辽也有此意!”

窦卞举这例子本来是想官家强硬,不擅妥协,没想到萧卓尔倒是会借坡下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