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2 / 3)

作品:《我成了仁宗之子

刚开始时的新鲜感,刚过了广南西路就烦了。

“新船?”

章惇是南方人,一眼就看出这运兵船只的新旧。

或者说,这些船只进河都不足三月。

“大帅还不知道吧?现在的漕运已经不是朝廷主导了。就这些个运兵船只,送了大军以后,回头就改装成货船或者客船了。”

“这一次运兵,杭州需要三年不从漕运航道拿分红,而朝廷也将如数减免杭州税入……”

“如此运兵,地方州府可愿意?漕运东家也愿意?”

以前运兵,是由转运使衙门组织,不管是抽调民夫,还是征用民船或者官船,那都是有朝廷的法令做基础,自愿不自愿,都没得选择,只能执行。

所以,在运兵时,不管是船只,还是运营途中的各种伺候,大多数是能省就省,甚至军卒吃不饱,军粮掺些砂石,那都是常事。

更有甚至,还出现故意使用漏船,将将士们停留在漕运通道上,然后跟官府坐地起价的情况。或者说是地方州府伙同漕运克扣军粮,践踏将士的事多有发生。

现在都改为民运了,或者说是半民间,半朝廷的方式,会不会比以前更糟糕?

“好叫将军知晓,转运兵员,对于地方州府而言,是记录在案的不说,也同样是地方州府的政绩,特别是下官作为军务司的政绩。”

“只要一年有这样一次转运,不出差错,下官今年的吏部考评上等是肯定的。并且,只要州府承担一次大军的转运,朝廷会给与地方州府一定的税入提留,这对地方州府而言是天大的好事。”

“至于漕运东家······地方州府对航道有管辖权,在漕运那里有份子,承担一次转运,交好州府衙门不说,州府还三年不分红······这样的好事,有人抢着干。这大运河的漕运可不是独一份······”

在军务司嘴里还吧嗒着,感觉挺惋惜的。可不吧,这样的好事,都让狗日的商贾赚了,州府虽然也得利,哪有商贾赚的多。

朝廷是大气,做事厚道,否则就是让他们这些商贾免费转运将士,也不敢有人说什么。毕竟航道识朝廷的。

“你是说航道上有资格运营漕运的很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