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九零七章 耶律乙辛的无耻(2 / 3)

作品:《我成了仁宗之子

章惇对于河北的军备情况很了解,其实王安石也了解,只是各自的出发点不同,对于边军的要求也就不同。

“朝廷还是先拿出安置被劫边民的措施吧。正值隆冬,失去储备粮的边民,这个冬天不好过······”

韩缜主民政,需要考虑因为北辽战乱对国朝边民造成的损害。

“河北道的常平仓储备充足,今年朝廷又大幅度增加了调往河北道的粮食。河北道安置边民应该可以妥善做好。”

各人陈述各人分管事务,吕惠卿主导国朝的市易和物资。他认为,对于国朝如今,少数边民的困顿,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与耶律乙辛的联系,朝廷有没有专门的联络人?”

赵曦也没觉得这些边民会是多大问题。他更多的是考虑这背后的因素。

“官家······”

“王相,诸位阁老,朕在想,耶律乙辛是否真的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北辽南京道今年的税赋,应该全部被耶律乙辛收缴了。”

“北辽南京道的税赋,是占据北辽朝廷近四成税入的。整个北辽四成的税赋,耶律乙辛怎样糟蹋才有可能在短期内挥霍完?”

北辽南京道,也就是燕云地域的汉人,是北辽朝廷粮食的主场区,甚至可以说肩负着整个北辽粮食供应的大任。

耶律乙辛从南京道起兵,本来就是仗凭着粮草充足,也是以此才能撺掇各方响应反叛的,不可能仅一年的时间,就把所有的粮草消耗掉了。这不合理。

“官家判断这时候的游兵散勇是有其他目的的?”

问题是,耶律乙辛能有什么目的?就百十骑兵入境,还是抢劫些粮食,对国朝又能有何威胁?

王安石想不明白。也是,他是堂堂正正的君子,想不到耶律乙辛做事会是怎样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