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忠义无双(2 / 2)

作品:《三国:摊牌了,我是吕布

望着众人的眼神,吕布心中只有长叹。

如果诸将一心,他完全可以全力一搏,攻下孟津,直接北渡黄河返回并州,到时候天高皇帝远,董卓纵然实力强悍,也奈他不何。

但很可惜,手握天子的董卓,占据了正统,代表了正义。在外人眼中,若无董卓清君侧,剪除宦官,行救驾之功,如今的天子还不知道是何境地。

纵然吕布想要反抗,但董卓只需一纸诏书,他就会成为天下人人喊打的贼寇。

现在的董卓还不是那个杀少帝,霸京师,残害忠良的乱国奸贼。单论实力,吕布和他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反思片刻,吕布当着帐内诸将的面长叹一声,一脸无奈的道:“要我投降也容易,但有三个条件董公必须答应。若不然,就算粉身碎骨,我吕布也将率领大军孤注一掷,拼死到底。”

面对吕布此时如猛虎般噬人的气势,李儒吓得喉头一阵涌动,脸上扯出了一个勉强的笑容,更是抬起衣襟擦拭了下额头的冷汗,心中暗道,果然猛虎依然是猛虎。

“但凭将军吩咐。”

李儒虽然是董卓的第一智囊,但他可没有那个胆量做决定。说白了,他就是一个传话筒,最终的决定权在董卓手中。

“第一,丁公虽未生我,但却是布的义父,对我有教导之功,提拔之情。如今为国而死,布心中悲愤,但国事为大,希望董公能够给我义父风光大葬。”

“第二,布虽率军投降,但是所降者乃天子,而不是董公。还望董公恪守礼仪,遵循大汉军制。”

“第三,布率军投靠之后,不得在粮草军械上亏待我等。吕布本人封赏与否倒无所谓,但我这些弟兄远离家乡,还望董公厚待。三条若有一条不准,吕布定然不降。”

吕布三条要求说完之后,帐内诸将脸上也纷纷是一脸激动与感恩戴德的模样。

短短的三个条件,直接把吕布捧上了道德的制高点。

身为义子,他为义父尽孝;身为臣子,他只对陛下尽忠;身为统帅,他对所有的弟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举动下来,纵然人心各异,但所有人都会佩服吕布。

一时间本来心乱如麻的众人纷纷激动的单膝跪地,齐声喝道:“我等愿追随主公,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李儒看着眼前激动的并州诸将,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忌惮。

在此之前,他一直都以为吕布不过是莽夫,空有武力,成不了气候。如今一见,才发现,此人确实是胸有大志,而且心思缜密。

这种人用得好,将会成为臂膀;用不好,恐怕就要成为毕生大敌。

“儒一定只字不差的禀报董公。”

随着李儒的离去,并州大帐内,诸将纷纷一脸激动的望着吕布,眼眸之中也都是无尽的崇拜。

平心而论,丁原虽然是他们的老上司,但对待下属一向都是极其苛刻。如今吕布并没有靠军权换取高官厚禄,反倒是为他们着想,一时间所有人都是心悦诚服。

看着满营激动的将士,吕布心中一直悬着的那块石头总算是放了下来。

不管是之前杀丁原的妥善处理,还是现在和董卓的约法三章,所求着,不过两字,忠义!

“忠义”二字看似容易,但真正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纵然自己所提的要求,有些过分。但他相信董卓不会拒绝,毕竟试问天下,谁不希望有一个武艺高强,忠义无双的手下。

纵然吕布不需要像关羽那样名传千古。但也希望通过这次的事情,能够将他之名传遍天下,这样他就绝对不会如历史上那般凄惨收场。

也正如吕布猜测的那般,当李儒将一切原委重述一遍后,董卓非但不怒,反倒是激动的手舞足蹈,拍手陈庆。

一旁的李儒虽然心中有些顾虑,但见董卓如此高兴,也不好扫了岳父的雅兴。商议之后,不但吕布的三条要求他全部答应,还多送了十箱珠宝以示诚意。

吕布感谢再三,然后将所得珠宝全部分发给参战士卒,自己丝毫不取。将士们感恩戴德,更为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