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万历新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一十七章 驸马(4 / 4)

作品:《万历新明

在格物院的成果已经呈现井喷之势的过程中,数十万的赏格发给了做出贡献的格物院研究员。徐思诚带来的半箱子银饼近乎徐家的全部流动资金——而徐光启早就存了两大箱子。

比所获得赏银更过瘾的是,格物院的人三成以上的人都已经名留青史。凡是提出理论并被验证的格物学者,这理论将被简单粗暴的用研究者的名字予以命名。当然,不愿意那么高调的,命名权仍属于开创者自己。

一个从互联网时代穿越回去的现代人就是最大的挂,尤其当他本人是皇帝的时候。朱翊钧也许没有记住这些技术和理论的细节——但作为一个皇帝,他有太多的资源能够暗示、诱导别人来验证理论并补充细节。

作为皇帝,朱翊钧并不需要格物学家的名头,因此这些在他暗示、诱导而诞生的理论中,他并没有占有什么名义。截至目前,唯二以朱翊钧名义的定理只有两个:

第一个叫“朱翊钧格物定理”,具体表述为:“一个命题是格物的,当且仅当它是可证伪的。”

第二个定理为“朱翊钧剃刀原理”,具体表述为:“如果某一原理可证伪又足以解释自然现象的性质,则格物学不应当接受比这更多的原因——除非有证据推翻这个原理。”

皇帝在皇家格物院万里七年的全体大会上提出的这两个原理,如同一把犀利的手术刀,将“格物”和“非格物”做出了无法反驳的划分。

而且,朱翊钧格物定理更是给予“变法”以强大的、毋庸置疑的合法性。皇帝提出这条定理,不仅是说给格物学者听的,更是告诉整个天下,没有某种绝对真理,我们只有一条原则可以遵循——“唯一不变的唯有变法而已。”

至于某种政策是否需要变法,何时应该改革?请参照第二条定理。

万历七年年底,朱翊钧御笔亲题的大明第一本学术期刊《格物学》,将把这两条定理永远的印在上面。

到了万历八年夏,已经扩大到一千四百多人规模的格物院,按照不同科研组的分类,《生物月报》、《物理半月刊》、《化学》、《农业与格物》等等杂志、期刊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这种期刊具有很高的阅读门槛,非常容易的就形成了新的知识垄断。朱翊钧注意到这个问题之后,就要求格物院在编制自然、格物等教材时候,同时进行普及类文章的写作和发表。

徐光启作为具备了很高格物素养的研究员,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了乐平公主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