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新王朝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07章 天命有所归,祸福有谁知(1 / 2)

作品:《大新王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子并非上天的授意,也是由众大臣挑选出来的…”王莽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心态开始发生了变化,每天要抱着两岁的孺子帝上朝,心里总不是滋味。

王莽这天心情不是很爽,他向太皇太后王政君和众大臣拱了拱手,说道:“我年事已高,能力也有限,怎可代行天子之事?还是请太皇太后和各位大臣另外推荐一位贤能之士来辅佐孺子吧。”

公卿大臣争相表态不同意王莽辞职,纷纷支持王莽代摄皇帝之事。

王莽看了大司空甄丰一眼,见他面无表情,默不作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王莽心中隐隐有些不快。

这时甄邯从众大臣中走了出来,向太皇太后王政君拱手作礼说道:“安汉公堪比当年周公辅佐孺子,功德丝毫不见逊色。微臣请求安汉公居摄政代行皇帝职权,各种礼仪也都要与臣子有所不一样才行。”

崔发也走上前来附和说道:“安汉公既然是代行天子之事了,车服出入应当配备最高的警戒,百姓和官吏在安汉公面前都应当自称为‘臣’。安汉公应该享用天子一样的制度。”

随后发言的大臣越来越多,越来越踊跃,气氛越来越热烈。

陈崇见王莽似乎对崔发的建议十分赞许,在暗暗点头微笑,他大着胆子向太皇太后王政君建议说道:“安汉公既然代摄了皇帝之位,以后对安汉公的称呼也要统一规范。微臣建议朝廷,以后在郊外祭祀天地,在明堂祭祀祖宗和祭祀诸位神明,其赞文都要称安汉公为‘假皇帝’;大臣和百姓称安汉公为‘摄皇帝’;安汉公的自称要有区别于‘朕’,可以自称为‘予’,以示和众大臣有所区别。今后决定朝廷政事,安汉公应该用皇帝诏书的形式颁发,这叫‘制书’。”

太皇太后王政君问陈崇道:“哪安汉公如果到朕的面前,应该怎么称呼朕呢?”

陈崇拱手说道:“安汉公在朝觐见太皇太后、孝平皇后的时候,还是依照原先臣子的礼仪,没有变化。”

崔发不甘落后,补充着说道:“安汉公今后可以在自己的官府、宅第、封国、采邑中施行政教,就像过去诸侯的礼仪一样。”

太皇太后王政君让公卿大臣把商议结果归纳起来,一起奏上。

众大臣就从《尚书》和《周礼》等古籍中寻找周公居摄时的规矩,然后提议王莽居摄的形式。主要内容是:“服天子之服,用天子仪仗,如天子南面朝见群臣,处理政事。出入之际要戒严,臣民在其面前要自称臣妾,一如天子之制。举行祭祀典礼之时,赞礼者要称其为‘假皇帝’,臣民应称其为‘摄皇帝’,其自称应为‘予’,其公文应称‘制’。”

其实与真皇帝相比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了,最后一条算是对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安慰:“其朝见太皇太后、皇后则仍用臣礼,所居之处,如诸侯制度。”

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准允了众大臣的上奏,宣布安汉公王莽居摄皇帝职权,将原来平帝的元始年号改为“居摄”元年。

王莽心情大好,与平晏、陈崇和刘歆等人商议要以周朝的礼仪举行朝廷的各种大典。

典礼仪式由羲和刘歆根据典籍考证出来,上呈给了朝廷庭议。

王莽身着天子服饰,头戴天子冠冕,率领众大臣举行了一系列的祭祀活动。

京都南郊,王莽率领众大臣来到泰畤神庙祭拜了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