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歌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十九章 献俘(下)(2 / 4)

作品:《大明长歌

大明朝不禁读书人议论朝政,也不禁止读书人臧否人物。所以青衣读书人们聚集在一起,经常议论一些热门话题,以展示各自满腹学问。而最近,最热门的话题,就是东征。特别是有谣传明军在“碧蹄馆遭受倭寇埋伏,损兵折将”之后,原本就觉得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们,一个个更是如喝了十八碗公鸡血般,义愤填膺。

朝鲜不是辽东,跟大明隔着大海。即便朝鲜被倭国吞并,也威胁不到大明读书人的安全。而倭寇劫掠东南,一路杀到杭州城下,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以明人的平均寿命,三十已经可称老夫,几十年的惨剧,早就被大多数所遗忘。

是以,在某些有心人的推动之下,终止东征的呼声,越来越高。大明朝的读书人,近百年来,第一次开始关心武将和大头兵生死,开始为了武夫们能早日归国,终日鼓噪不休。

这期间,虽然偶尔也有消息传来,说“碧蹄馆战败”乃是谣言。明军死伤还不到两千,并且很快就重整旗鼓,再度杀向了朝鲜王京。但是,在某些无形之手的操纵下,这些消息无一被迅速淹没。从没上过战场,甚至连朝鲜在哪个方向都不知道的读书人们,坚信如果东征继续下去,只会折损大明的国力。必须及早结束,才能避免将来引火烧身!

“诸君且想,即便朝鲜被倭国吞并,除了些许虚名之外,与我大明何损?!”见周围学子的情绪都被自己所调动了起来,汪姓青衣抖擞精神,再接再厉,“当年朝鲜开国之主李氏,起兵反叛,我大明就是陈兵于鸭绿江畔,不闻不问。结果李氏得国之后,立刻奉大明为主。如今丰臣氏发兵朝鲜,不过李氏第二也。哪怕我大明不出一兵一卒,那丰臣氏为了名正言顺,日后一样得上表,请求大明皇帝的册封!”

“正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才为上策!”姓茅的黄脸读书人,再度拍案,“朝鲜北部多山,南部水患连年,乃是不折不扣的蛮荒之地。所以太祖之时,明明可以一举将其拿下,却勒令大军止步于铁岭。彼时,我大明兵精粮足,且弃之如蔽履,如今怎么可能占据朝鲜不走?损失自家数万将士,过后却不得寸土,与为人做嫁衣何异?!”(注3:铁岭,古代铁岭是现在朝鲜的金刚山。)

“就是!”姓何的矮胖子再度挥拳砸向空气,仿佛空气中,站的是力主出兵的某位大臣,“朝鲜比塞外还要贫瘠,即便取来又有何用?所谓尽宗主之责,不过是某些佞幸之辈,强行编造出来的一个借口。朝鲜是大明的藩属,那倭寇又何尝不是?!两个藩属之国起了冲突,皇上下一道圣旨,原本就可以勒令他们各自罢兵。何必非要派大军入朝,趟那毫无意义的浑水?!”

“是石星好大喜功,蒙蔽了皇上!”

“是赵志皋为了窥探首辅之职,才力主用兵!”

“是李如松那个老兵痞,见塞上已经无寇可养,又不甘心交出兵权,才……”

“宋应昌勾结李如松,蒙蔽皇上,为了博取名望不择手段……”

……

四下里,叫嚷声一浪高过一浪。每一名参与者,都认定了自己是在为国而谋。浑然没有看到,带头的汪某、茅某与何某三个,眼睛里闪烁的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