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亮剑抗战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五十七章 英美?英美!(1 / 1)

作品:《亮剑抗战

“为什么一定要战争?是可恶的财阀垄断与霸权主义将战火引到了美利坚。为什么美国不能与汉国合作?共享科技大发展为人类带来的福祉。‘地球属于生活在阳光下的所有人们!’难道美国人不是向往自由与民主的吗?是谁将热爱自由与民主的美国变成了战争的源头?是谁发起侵略邻国,将争夺霸权的战火引到美利坚?是谁因为屠杀印第安人,遭来中华帝国大军复仇的怒火?我们要认识到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美国人民应该也敢于面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

韦伯在格兰德河河畔的三河城面对着数万美国人、墨西哥人、印第安人,做了名为《美利坚不需要战争》的著名演讲。嗯,相当相当的著名。

当然,是臭名昭著还是“留取丹心照汗青”,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反正,被墨西哥军警严密控制的演讲现场,掌声与骂声同鸣,鲜花共鸡蛋齐飞。后来这个演讲和《变节者宣言》共称为中华帝国崛起时代的两大叛国事件,永远的遭人唾弃。

随后,“山姆大叔”乘专机飞赴大西洋彼岸大不列颠岛上英格兰首都伦敦,在剑桥花园古堡与欧洲华盟联合军大军总指挥中华帝国总参谋长戴涛大将会晤之后,又搭乘中华帝国国防海军的一艘重巡洋舰前往爱丁堡。在苏格兰王宫的荷里路德宫,走投无路的英王等待已久。在温暖如春的壁炉旁边,一同等待的还有另一位美军军官,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布莱德雷陆军中将。作为艾森豪威尔在西典军校时期的同学和挚友,由布莱德雷中将出任多国部队的谈判使者并不出人意料。

爱丁堡三人会谈的内容,在后世,也是极为机密的存在。但在论及北美大陆史时,有很多学者都习惯性的将内容未知的爱丁堡会谈称为“北美大陆历史转折点”,将其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并称为改变美利坚历史的三大历史事件之一。因为正是爱丁堡会谈,开启了美国又一次内战的序幕。在很多后世的美国人看来,这比北美大陆遭到中华帝国大军侵略和战败归还墨西哥土地更让人难堪。即使是在几十年后,美利坚民主共和国和美利坚联邦在中华帝国的默许下合并也无法掩饰那一段耻辱的历史。

然而历史永远是由胜利者书写。

在结束“撕裂”行动的第一阶段作战之后,华盟联合军令人惊讶的挺进速度突然受到了遏制。美国大兵们如突然开窍了般,变得会打仗了!在南线希拉河和菲尼克斯城的攻防战中,坚持不向后方撤退的麦克阿瑟上将,指挥美国陆军在空军的强势反击下,居然还将战线推过了希拉河,逼迫华盟联合军后退了三十公里有余,几乎退过了墨西哥境内。这在1943年四月的北美战场上,是不多的可以让美国人称道的一场战役。麦克阿瑟也因为保住了自己西海岸战区总司令的职务。

华盟联合军在诺加莱斯出发的南线中路军,以彭德淮上将指挥的第八炮步集团军群和外籍日本第七步兵集团为主,还有一些墨西哥军队,总兵力达到了40万。4月11日,“撕裂”行动总攻开始,第八炮步集团军群的炮兵师在两个小时内,向美、墨边境线上的美军阵地打出超过一万发的炮弹,随后又以装甲部队为先导,快速突破攻进亚利桑那州境内。在计划中,第八炮步集团军群的目标就是直取麦克阿瑟的司令部驻地菲尼克斯,打乱西部美军的通讯和指挥。

为此,中华帝国国防空军派出了三个飞行师协同第八炮步集团军群作战。一百六十架各型号“蜻蜓”对地攻击机将帮助装甲部队首先解决掉美军的重型坦克。但是很明显,无论是亲自出任“撕裂”行动总指挥的魏享,还是整个华盟联合军指挥部的人,对于美军空军的作战能力都有些低估了。美军前总参谋马歇尔早在两年前就指出:一旦多国部队在非洲有失,那么接下来的就一定是大不列颠保卫战和北美保卫战!

虽然现在马歇尔在美军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但其卓越的战略眼光还是使得“北美保卫战”的说法引起了白宫和国会的重视。所以,即使在大不列颠战场上,多国部队没有制空权的窘状是一窘再窘,但美国依然没有将自己的海、空军继续增援欧洲。

“死道友莫死贫道!”这句话美国人更懂。而且在非洲战役之后,美国的战机储备不减反增。在得到英国的雷达、头盔瞄准等技术之后,美国的多款战机火速投产。f-107终极佩刀、f-108轻灵、f110密特拉……这些先进战机的性能,被美国空军评估为“基本赶上并局部超越中华帝国大军现在的主战战机。”但美国人没有人大张旗鼓宣扬自己空军战力的上涨,而是继续加紧张生产这些战机,默默的为即将到来的本土保卫战蓄力。末段雷达主动制导、3。5马赫的飞行速度,这就是美国空军评估部队所说的“基本赶上并局部超越中华帝国大军”。“自由女神”中程空空导弹的各项性能几乎与中华帝国的“空剑”持平,而且在重量和规格上还远远小于“空剑”,这使得aim-120不需要像重达四百公斤以上的“空剑”那样,必须由重型战斗机来携带。f110密特拉甚至是f-11虎式,都可以携带6或4枚自由女神。

“自由女神”的出现,直接后果就是美国空军一下子从被动挨打,变得可以堂堂正正的在视距外与中华帝国国防空军掰手腕。

更让中华帝国国防空军难堪的是,美国人得到了英国人“闪电”战机上的雷达与头盔瞄准器技术,在这方面,美国人甚至走在了中华帝国国防空军的前头。在中华帝国的科研部门,飞行员头盔与瞄准装置结合在一起的头盔瞄准具,刚刚实验完毕投入大规模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