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崇祯十五年 / 章节正文阅读

第813章 灵素进宫(1 / 5)

作品:《崇祯十五年

……

勋贵之后,开始有大商人出现了。

首先是京惠商行的掌柜赵敬之,他认购了五万两,赵敬之之后,京师的徽商晋商浙商也陆续开始认购。

除了赵敬之之外,其他大商家并非是心甘情愿的要参加,只是太子秘密打了招呼,他们不能不给这个面子。几经商议、反复研究,有京惠商行的带头,去年朝廷在河南赈灾粮款如数还清,肃立了信誉,朝廷又反复强调,明年一定会连本带息的兑换,商人们这才下定决心,冒险和朝廷赌一把。

这其中,商人们愿意购买国债的根本原因还是看太子的面子。

不同于大明朝廷和大明官员的“轻商贱商”,太子对商人,一直都平等对待,商人们有什么陈情,太子府也乐意接受,加上太子亲自下海经商,开设了京惠商行,这让商人们隐隐看到地位正常的希望。

退一步讲,只要能给大明未来的皇帝留下好印象,只要太子能记住自家名字,即便亏了万儿八千两,也是值得的。

“我徽商各大家,一共认购十万两。”

“浙商五万。”

“潮商五万。”

“晋商五万。”

大商家出手,连着几个大一点的勋贵,三日时间,户部衙署的银子就达到了五十万两,完成了一半。

消息传到太子府,朱慈烺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大商家之后,开始有小商人跟进。

而到了下午,第一个购买国债的百姓也出现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和一个十五六岁的年轻小厮,两人来到衙署,说是要替他们家小姐购买国债。

将银子换成国债券之后,小厮来到围观的人群前,举着国债券,向众人大声的宣扬。

“圣人云,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朝廷发行国债,乃是为了赈济京畿周边的百姓,也就是救助我们的亲人朋友,虽女子,亦不能袖手旁观。十两银子不多,但却是我家小姐,织布一年,加上卖了弟弟的满月锁而成,交给朝廷,让灾民过一个暖年!”

围观百姓先是默然,接着有人开始叫好。隐隐然,众人心思都有所触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