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浩然止戈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2章 玄机(2 / 2)

作品:《浩然止戈

这一次他略有怨气,说实话李光禄其实很满意,有怨气,说明这个儿子毕竟忠厚,这是在替自己打抱不平呢。聪明却不聪慧,也好,正因如此,才有一股子持之以恒的倔劲,才能在官场走的更远。

李光禄喝酒始终很慢,所以比起已经酒意上涌牵动了犟脾气上来的儿子,要冷静许多,笑着咪了一口酒道:“我这个节度使当得可不委屈,甚至还能说是从未如此心安理得才对,你年纪也不小了,往后表态可要三思再三思。”

李寿同不解挑眉,望向父亲。

李光禄虽然贵为一州刺史,但不似那些喜欢玩弄权谋的高官总给人一种阴鸷城府的感觉,府内府外皆是如此笑容和煦,笑着解释道:“龙椅上那位想要膈应一下这边这位靖王,总不能明说不是?我这个节度使上任,虽说看起来还是形同虚设,可好歹在靖王与毛将军中间横插了一脚。靖王坐镇江南、淮南两道,这几年风生水起,是他的本事,也是皇上念在当年夺位时靖王没有落井下石的旧情。十年下来,靖王民望声誉已然不可动摇,更是被百姓们扯出来一个‘广陵王’名号,皇上看在眼中,会有想法也是常情。”

若非离京时,有幸被昔日恩师林觉臣拉住说了几句话,李光禄也不会如此豁达。经恩师指点迷津,这才豁然开朗。

话说到这份地步,李寿同又不是真蠢,自然也就没有了继续下去的必要,只是紧缩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提起恩师,李光禄这才想起了什么,放下酒杯道:“对了寿同,我特地关照老齐去接的那位新晋解元呢,应该到了才对。”

李寿同沉下脸道:“齐老头反出刺史府,被赵公子识破,这些天我已命人全力捉拿他。”

李光禄微微一怔,道:“那徐解元?”

“徐解元已经安居在大明寺,安然无恙。”父亲对这个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年轻人似乎分外关心,李寿同当然不敢怠慢。

松了一口气的李光禄点点头:“那便好,明日你亲自去大明寺一趟,将他接来刺史府。”顿了顿又道:“切忌表现得太过亲近,可以进门造访,但用不着刻意放低姿态。”

李寿同点头道:“孩儿知晓轻重。”

恩师虽是与自己品秩相同的国子监祭酒,可放眼整座京城,敢于说自己能与左祭酒大人平起平坐的恐怕一只手都能数过来。

林觉臣,可是被先帝视作未来首辅还要排在季书宣之前的人选,恩师贵为三朝老臣,凡事不争而已。而这个恩师亲自点名的徐姓后生,该是如何的前途无量?提前搭上这条线,未雨绸缪,总好过将来临时抱佛脚才对。

那位赵公子不简单呐,年纪轻轻,就想着招兵买马?

李光禄不敢深思,只是浅笑,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