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刺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49章 我教玉麟哥哥写字(2 / 4)

作品:《刺明

新任千户大人不愿意出尔反尔,可见他的人品是杠杠的,言出必行,绝对反悔。但是,咱们既然不要这个徭役,就要主动一点,向千户大人说明,不是千户大人出尔反尔,是我们愿意主动的纳粮。好吧,千户大人你的人品,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不是你的错,是我们要求你这么干的,你没有必要自责。

于是,不明就里的陈国喜、毛三爷等老人首先出面,向张准传达群众的呼声。这两个老人家的确不知道其中的内幕,一本正经的向张准提出不要颁布《徭役令》,而是改变《均田令》和《军田令》的某些细节。乡亲们愿意每个月交点粮食,代替这个徭役。至于纳粮的标准,还请各位大人商讨。总之,无论如何,这个徭役,还是不要搞了。

张准内心颇为歉疚,表面上却不露神色,还得装作有些为难的说道:“可是这样一来,我就是食言了……”

毛三爷急忙说道:“这不是大人食言,是我们强烈要求!不同,完全不同!”

张准心底下越发的惭愧。

为了这个事情,蒙骗了两个直爽的老人,的确是有些愧疚。要是自己当初考虑得周全一点就好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不过,有这两个老人出面,他的目的轻易的达到了。

于是,张准爽快的接受民众的建议,不再颁布所谓的《徭役令》,改为纳粮。经过慎重的考虑,确定税率在每亩四十斤稻谷。如果缴纳其他作物的,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这个税率将会刻在石碑上,以后绝不更改!

听到这个消息,军户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每亩四十斤稻谷,这个税率还算能够接受。至少,要比每个月三天甚至是五天的徭役轻松多了。于是,大家都表示热烈的欢迎。看来,千户大人还是很容易虚心接受大伙意见的,真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啊!

很快,巨大的石碑,就树立在千户官厅的门口。石碑的上面,明确规定,浮山所辖区内的地税,全部为每亩四十斤稻谷,其他作物另行折算。立碑为记,永不更改!石碑竖起来的当天,很多民众都跑过来,亲自看过,才算是放心。

当初,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的时候,对于税率,同样是刻碑为记的。只可惜,他的后代子孙,对于石碑并不重视,肆意更改,严重透支朝廷的信用。最终的结果,是连皇室中的其他宗亲,都不相信皇帝。朝廷的大臣,对皇帝的每个行为,都抱着深深的戒心。普通的老百姓,更是不信任朝廷。除了太监,皇帝简直是举目无亲。这大概也是明代皇帝的悲哀了。

“大人,高!实在是高!”在没有人的地方,王铭宇悄悄的向张准竖起大拇指,对张准是佩服到了极点。有关徭役的流言,自然是他们几个人操作,故意放出去的。至于其中的原理,参照后世某些单位发年终奖之前的流言。

“大人,厉害!太厉害了!”刘航也心悦诚服表示赞叹。

侯山平也在一旁微笑不语,连连颌首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