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清末枭雄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八十章 炎帝号铁甲舰(2 / 2)

作品:《清末枭雄

该方案的设计吨位为标准四千吨,而这个吨位是经过海军和上海造船厂那边反复讨论后得出了最终结果。

当初海军向上海造船厂发出招标咨询的时候,上海造船厂的答复是,以上海造船厂目前的设备以及船坞等,最大可以制造吨位达到四千吨的战舰,如果要制造更大的船体,那么就要引起设备进行技术升级,同时要新建更大的船坞,而设备升级,新建船坞都需要时间,到时候随随便便都是一两年以后了。

而海军的造舰可不能停下来,必须每年都要保持有主力舰下水服役,这样才能够保持帝国海军的规模以及战斗力,所以不能等。

因此选定了最后四千吨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的整体设计依旧沿袭盘古级的设计,采用和英国一系列铁甲舰一样的柚木锻铁混合式装甲,采用风帆蒸汽混合动力,搭载了一座水平平复式蒸汽机,四座燃煤锅炉,最高输出两千匹马力,使用单轴单桨推进,纯蒸汽动力下最高航速可达十二节,风帆蒸汽混合动力下,最高航速可达十五节。

武备上继续采用成熟可靠的1857年型150毫米系列火炮为主,配属十六门一百五十毫米后装炮,另外配属八门的八十五毫米后装炮。

从火炮配置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款战舰就是用来进行远洋舰队决战的!

尽管这款战舰在性能上,兴许还不如英国最新设计建造的部分铁甲舰,但是至少不会落后太少。

该款战舰完成设计后,上海造船厂那边很快就是开工进行施工,该舰的舰名被命名为炎帝号。

不过海军虽然下了炎帝号的订单,不过这是迫于现实,在内心里他们一样想要那些上万吨的大型战舰。

既然上海造船厂那边没有大新的船坞,而且上海造船厂虽然说是皇室产业,但毕竟是属于商业运营的企业,除了接军舰的订单外,实际上上海造船厂的主要业务是制造民用船只,各种商船才是他们的建造大头。

在没有明显盈利前景的情况下,上海造船厂很难迅速抽调资金来修建承建万吨战舰的船坞以及相关设备。

所以海军这一次决定自力更生,直接加大了青岛海军造船厂的投入,直接提出了要修建一座一万五千吨的船坞,以求在未来为海军建造大型战舰。

青岛海军造船厂那边代表的是海军的未来希望,而现在嘛,海军还得依靠上海造船厂给自己制造战舰!

看着海军递交上来的未来万吨战舰发展计划,林哲面带微笑轻轻点了点头,看着手底下的这些人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具有进取心。

林哲自然是知道未来的海军发展方向是什么的,不过当他知道不代表这个时代的人同样知道。

即便是如今代表了海军发展潮流的英国那边,对铁甲舰依旧抱有极大的反对之声,这从他们的铁甲舰依旧固执的使用侧舷舰炮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一支成熟的海军,往往是有着大量的保守派力量的。

然而帝国海军却是一支没有太多历史包袱的力量,作为一支新生的后进力量,帝国海军上下寻找着一切可能性来提升海军实力,追赶英国海军。

所以他们能毫不犹豫的支持发展铁甲舰,现在更是激进的要提出了制造万吨钢铁战舰的计划。

这份计划并不是短期计划,而是一份长期计划,计划的分了诸多细节,其中包括海军内部自行扩建万吨船坞,不过要打造万吨钢铁战舰不仅仅需要造船厂的船坞,还需要国内诸多工业力量的配合。

比如钢铁行业,要制造这么巨大的战舰,对钢铁的性能需求是非常高的,而在钢铁上面,就需要江南矿务公司的技术支持了。

还有动力上,上海林德机械公司的蒸汽机尽管已经算是堪用,但是对于万吨钢铁战舰而言还是过于弱小了,未来上海林德机械公司势必要研发更大功率的蒸汽机,输出功率至少需要达到六千匹马力,这样使用风帆蒸汽混合动力的情况下,才能够勉强让战舰跑上十四节以上。

而十四节这个航速,已经是当代主力铁甲舰的最低标准了,人家英国的大型铁甲舰基本都是超过十四节,甚至能够达到十五节的。

有了蒸汽机还不够,还得有传动系统,仅仅是那只巨大的螺旋桨就不是那么好搞定的。

设计采用单轴单桨的,对承轴的要求相当高,对螺旋桨的要求更高,仅仅是这两样,目前帝国的几家主要机械制造企业就没有能力制造。

目前帝国里提供螺旋桨的企业是上海林德机械公司,但是他们目制造的螺旋桨在大小尺寸上至能够满足五千吨以下的战舰所需,如果要推动万吨钢铁战舰的话,就需要制造更大尺寸的螺旋桨,而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

除了动力外,武备要求也是相当高,如果是万吨巨舰的话,自然不可能继续使用一百五十毫米的舰炮作为主炮了,肯定是需要更大口径的舰炮。

到时候就算不用两百五十毫米或者两百八十毫米的后装炮,但是至少也得使用两百毫米以上的舰炮吧。

这舰炮方面就需要江南武器公司的支持了。

万吨巨舰在制造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上述几家企业的支持,实际上需要整个工业体系的支持。

具体下来,可能牵涉到国内上百家企业,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钢铁到化工甚至和纺织都有关系。

没有整个帝国的支持,是不可能建造这么一艘庞大的钢铁巨舰的。

所幸的是,海军方面也是知道要制造万吨巨舰的难度有多大,所以他们并没有指望着一两年内就可以动工,海军的计划是从现在开始进行技术储备,从船坞、动力到舰炮再到装甲等,期望在三年后完成动工所需的技术储备,然后正式动工,而施工的时间估计会有三到四年的时间,这一段时间里企业还可以继续研发进行技术升级,等到企业完成技术升级之时,就是万吨巨舰完工下水之际。

海军方面是希望七年后看到首艘万吨巨舰服役,嗯,最好是六年!

在林哲看来,海军方面提出的这份计划虽然激进了些,不过还算是在可控范围之内,如果努力努力,未来没有在六年后看到首艘万吨巨舰服役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