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汉再起 / 章节正文阅读

第6章 丁峻(1 / 2)

作品:《大汉再起

这是林间的一片空地。

道路旁,有着一个竹亭,亭内,有着数人。

军侯丁峻三十出头,头上系着葛巾,穿着绢麻长袍,腰间系着一条黑带,穿着打扮和周围的同僚很是不同。

夕照穿林而入,挂在亭子一角,丁峻眯着眼睛,轻轻捋着下颌的胡须,那细长的眼睛内,跳跃着炽热的情绪。

机会来了!

知晓这一次是少将军刘封前来杜亭负责屯田练兵剿匪之后,丁峻心生狂喜,蹉跎了三十年,终于出现了能让他飞黄腾达更进一步的机会,他在内心暗暗发誓,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

对一个默默无名的寒门子弟来说,哪怕是在这乱世,要想出人头地,也是何其难矣!

在汉朝,家中有着经义传承,对经义有着独家见解的才算是名门,比如颍川苟氏,辛氏等,如果,在朝堂上还有着强大的势力,例如四世三公的袁氏,弘农杨氏等,又称之为门阀。

群雄逐鹿之初,关东之地,其实就是二袁相争。

袁绍和袁术这两兄弟是各自势力集团的旗帜,比如袁术就和幽州公孙瓒结盟,而那时候,现在如日中天的曹公不过是袁绍的盟友兼打手,直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方才和袁绍撕破脸。

曹操起兵之初,获得曹家和夏侯家的支持,随随便便也就有着部曲上千,士卒上万,哪怕被徐荣击溃全军覆没,转头回到家乡,又很快拉起了人马,这样强大的根基,也只能给袁绍当小弟。

而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皇叔刘备,一开始不过是屌丝,若非有着拜师卢植这层关系,就连给公孙瓒当小弟也不够格。

征战多年之后方才当了平原相,当孔融派太史慈向他求救时,竟然叹曰,孔北海也知我刘备?

完全是靠着个人魅力,方才有着一群人跟随着他。

也是因为自身缺乏雄厚的根基,几上几下,如今,妻离子散,只能寄人篱下。

可见,在这世道,门第的重要性。

丁峻,字子高,南阳郡新野人。

准确地说,他就是杜亭本地人。

杜亭,顾名思义,是杜氏宗族的地盘,杜氏是一个大族,虽然算不得名门,却也是当地土豪,有着自己的邬堡,邬堡周围,方圆数百里田地都是杜氏家族的地盘,而丁氏,不过是杜氏附庸。

这就是所谓寒门。

比起大字不识一个的黔首,寒门子弟有着机会读书识字,只是,因为对经义的解释权掌握在名门世家手中,再加上,要想在汉帝国当官,须得举孝廉,也就是需要人推举,这个权力是掌握在世家手中。

刘备虽然出身不高,好歹也是皇族血脉,其祖父也曾经被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他只是早年丧父,方才家道中落,只是,因为宗族的关系,好歹还是有着人脉,要不然,也不可能被卢植收入门下。

有着拜师卢植的这个机会,他才认识了公孙瓒,也拥有了一定的人脉,要不然,当初在徐州,陶谦病逝之后,徐州的那些豪族也不可能迎他入驻,让他成为州牧,毕竟,经学大家郑玄乃是卢植的师弟,他们都拜马融为师。

和刘备相比,丁峻才是真正的寒门出身。

这类出身的人最为痛苦。

如果是大字不识一个的黔首,懵懵懂懂的出生,随波逐流地活着,对于命运只能被动接受,然后,懵懵懂懂地死去,那样的话,反倒没有那么痛苦,无知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幸福。

偏偏是丁峻这样的出身,读过几本书,识得不少字,对人生和世界有着自己的看法,也就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就像身前有着一道天堑,他所有的努力都只能是徒劳。

根本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如此,也就有着愤怒,有着痛苦,有着绝望!

年轻的时候,丁峻有去襄阳游学,想要增广见闻,与此同时,也想增加自己的人脉,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很早就知道该怎样成为名士,无非是相互吹捧,从孝义,从志向等出发,以一个个小故事展开,流传开去。

然而,他忽略了一点。

那就是不会有人和他合作,别说是让那些所谓的名士吹捧,就连他主动去吹捧其他人,别人也不会接受。

甚至,会觉得受到了侮辱。

他不属于那个圈子,因为他没有那个资格。

一旦见面,相互间往往就会询问出身门第。

新野丁氏?

别说丁氏,就连杜氏出身的子弟也只能徘徊在那个圈子外围,负责吹捧他人,即便如此,仍然与有荣焉。

在那些大族出身的子弟眼中,他也就和路边的黔首一般无二。

像他这样出身的人,运气好一点,或许能够成为官府小吏,负责一些具体的行政事务,当账房,当跑腿……

前提是必须拜入某人门下,称某人为主公。

那个某人或许只是官府中的一个小小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