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六十一章 转折(1 / 2)

作品:《北洋

第三百六十一章转折

自中国建国后,尤其是中俄战争过后,以往中英关系中香港问题一直都是特殊的存在,英国政府一直都是持拖延回避态度,企图得过且过或是利用与满清达成的不平等条约来搪塞。随着中国国力越来越强大,中国发出的外交声音也为伦敦施加了更大的政治压力,谭延闿一步又一步的政治和军事冒险政策更进一步的挤压了伦敦回旋的余地,这一次更是无视英国远东海军的存在炮击横须贺船厂。

伦敦的内阁会议上争论的焦点便是在于是不是将香港彻底归还给中国,因为这个香港问题已经都快成了英国当局的心病,从最近的几年来看,中国总统所策划的每一次行动无不是与收回国家主权有关,而香港已经成为明面上中国唯一没有收回的国家主权了。

内阁会议一结束,首相阿斯奎斯立刻前往白金汉宫觐见英王爱德华七世,将内阁会议的结果做了介绍。应该说英国媒体的嗅觉是十分灵敏的,而外界也非常关注英国政府最终的决定——远东危机的主角是中国,但是有德国的插手变得更加复杂,英国的决定也许会成为点燃欧洲火药桶的导火索。是以这几天在世界各大报社都派出了众多记者蹲守在德国和英国等候消息,德国方面传来的消息都在大家的预料之中,关键就看英国政府的最终决定如何。

不过令记者们失望的是参加内阁会议的英国高官们没有给记者任何机会,会议持续了五六个小时后,内阁大臣们在众多护卫下便悄然散去。当然所有的与会人员脸色都不好看,对于记者的提问没有蹦出半个字以作回应——首相阿斯奎斯给所有的参加会议人员都下了封口令。

当然没有永远的秘密,在三个小时后阿斯奎斯向正在德国访问的中国总理沈静发出了邀请,希望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远东危机,并且就中英关系的未来进行会谈——内阁会议的最终结果并没有出来,但是邀请中国总理访问英国进行紧急磋商的举动已经说明英国政府打算在远东危机事件上再次对中国做出让步。

在德国正在访问的中国总理沈静在接到阿斯奎斯的邀请之后,立刻做出回应,将会于三天后再次访问英国,并且承诺中国陆军将会在会谈阶段不会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这并不包括中德太平洋联合舰队,因为日本还没有对中德联合发出的最后通牒做出回应。

德国现任首相贝特曼?霍尔威格有个“蚯蚓”的绰号,用大众的话来说“他是一个老实的德国人”,贝特曼的上台还是因为他的前任皮洛夫失去了德皇威廉二世的信任,可以说贝特曼在政治上正处于矛盾当中——德国在提尔皮茨和皮洛夫的带领下得到了威廉二世的支持一直都是执行扩张政策,尽管这一政策反应到殖民地面积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德国上下扩军备战的气氛非常浓重,贝特曼这样的“老实人”是无法让“德国火车”停下来或是转向的。

贝特曼不像他的前任有着丰富的外交经验,但这并不影响到他的政治眼光——而德国还没有从波斯尼亚事件的泥潭中脱身,正确的方法是和英国达成和解,而不是继续在英国佬那脆弱的神经上再敲上一记重权,毕竟从1904年开始,英国已经同俄国和法国达成和解,形成了一个初步稳固的联盟,德国外交虽有进展但依然不能这么冒失的行动。

贝特曼是有想法,但是他却无法撼动德皇威廉二世的意志——中德联合行动是中国总统与德皇之间直接对话的产物,而且中国也许诺了足够的好处,德皇将会在这次行动中象征性的出动几艘战舰便可以得到远东一个真正的立足之地,这是十几年来德皇一直未曾达成的心愿。德皇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而贝特曼作为信任首相也不得不为自己的政治前途多些考虑,他不想成为皮洛夫第二,更需要在国会中站稳脚跟。

当然现在贝特曼发现英国人居然再次做出让步,这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贝特曼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立刻劝说德皇威廉二世抓住这个机会与英国达成缓和的外交关系,极力赞同中国政府和英国当局就远东问题达成和解。

德皇威廉二世的固执也是出了名的,他再次召见中国总理沈静进行会谈,希望中国能够坚持对日本的强硬——十年以来德皇始终不能忘记远东,不能忘记胶州湾,他渴望在远东建立一个真正的立足之地来保证德国在远东有足够的发言权。尽管随着中国国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软弱腐朽的满清政权已经被倒进历史的垃圾箱,中国的强势崛起已经让远东变成了中国的天下,远东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任何一个十年前拟定的计划都可以作废,但是德皇威廉二世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以证明当年他推倒俾斯麦是正确无疑的决定。

“……如果英国可以做出让我们都能够满意的答复,我个人以为对日行动是值得的,同时也是成功的……就日本如何答复最后通牒,这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并不影响世界格局走向的前提下,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更多的利益,我们虽然不惧怕战争,但也决不欢迎战争……为了能够和平的达到我们的目的,同时也是兼顾伟大的德国盟友的利益,若英国强硬支持日本拒不答复最后通牒,那在谈判桌上我国将会坚决坚持现有之格局——种子岛将会成为伟大德皇在维护远东和平和德国之商业利益的根本……”

在沈静登上前往英国的邮轮之前,他转交了中国总统谭延闿致德皇威廉二世的电报,这也是谭延闿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以种子岛来换取香港,反正对于日本中国已经完成了包括摧毁其海上舰队和国内海军船厂的任务,至于种子岛对于中国来说并不重要,放在德国人手中和放在自己手里没有任何区别。

谭延闿认为为了区区一个租界,中国犯不着真的要和英国赤膊上阵打上一场,就算他并不担心英国会赢得七十年前那种胜利一样,他也并不真的希望就此和英国彻底断绝所有的关系——一旦中英大打出手,那在未来的世界大战中,中国只能选择站在德国的一边。德国虽然谈不上注定会失败,但是德国人死板的脑筋和拙劣的应变意识注定有八成以上的可能会输掉未来的战争——如果是当面锣对面鼓的以相同的兵力对阵德国陆军,估计这个世界上还真的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能够挡住德国的进攻,关键是“打仗就像踢足球,足球是圆的,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德国人走直线天下第一,但是走曲线就崴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