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是非皆因强出头(求收藏求推荐票)(2 / 2)

作品:《我与李二的一世斗争

但要是让三叔李元吉出面的话,李宽第一个不愿意。

非是李元吉身份不够,而是自己这三叔本就有些脾气火爆,若他得知自己儿子被如此辱骂,事情怕是真的大条了。

“别去告诉三叔,就三叔那脾气,你还真打算与萧瑀不死不休啊!”

“那我们怎么办?总不能让那贱妇就这样了事了吧?”

李宽沉吟片刻:“先回去换衣服。”

……

“大伯大伯~”

前太子、如今被李二封为晋王的李建成府邸,一声声呼唤在王府回荡。

最初李宽在大伯李建成被封为晋王之时还错愕了一下,毕竟李建成应该是把李治的封号给用了,可转念一想也确实没什么。

传统上“秦、晋、齐、楚”这四个封号的王爵最为尊贵,但也华夏历史当中也不是没有意外。

而且就李建成的身份而言,说实话封不封王,已经不是太重要了。

他们找的长辈自然就是李建成,这也是李宽深思熟虑的结果。

首先李元吉性格火爆不适合,去了非但不能将此时解决,而且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李二就不必说了,作为皇帝总不能找李二蹬臣子的门问罪,为小辈讨说法吧?

思来想去只有李建成是最合适的人选。

将心中所想告知李承道二人知晓,二人也点头同意,接下来就有了李承业大呼小叫的一幕。

“大伯!”

“父亲!”

小哥仨一同给李建成见礼。

李承业直起身后,迫不及待的将今天被辱骂的事情与李建成说了一遍。

其中也自己添油加醋了不少。

李建成闻听过后,也皱起了眉头。

虽然他也能听出李承业话语之中多少应该有些润色,但被人辱骂终归是事实。

萧瑀虽然是李渊时期就大权在握的元老级人物,但自己还能怕了他不成。

而且其家眷的辱骂真的过于难听了一些。

“宽儿,不会又是因为你惹出来的的事端吧?”

李建成看着李宽一脸怀疑。

“大伯,不关宽哥儿的事,我们本就去云华寺玩,谁知凭白就受了一番辱骂。”

都不用李宽出言,李承业就将李宽摘了个干净。

李宽心下感动。

“承业你是个好弟弟啊,下次哥坑你的时候轻一点。”

对李承业的话,李建成是不信的,二弟家的这个孩子,从小就鬼心思多。

不过李建成也没有追究原因的意思,只要知道“自己家”孩子,受到辱骂也就够了。

“走吧,带你们去宋国公府上瞧一瞧。”

李承业欢呼雀跃,连连询问要不要多带上一些护卫。

李建成伸出手在李承业的头上敲了一下,拒绝了这家伙的好意。

……

宋国公萧瑀府。

“老爷,外面有一自称晋王的人,带着三个孩子在外求见。”

萧府管家走进大堂在皱着眉头的萧瑀耳边轻道。

宋国公萧瑀闻言立即起身:“快快有请。”

管家恭身离去,然而其还未退出大堂就被萧瑀叫住。

然后萧瑀迈开脚步,走向府门。

吱呀~

萧府大门缓缓打开,宋国公萧瑀从中走出,向着李建成见礼。

“晋王驾到,舍下蓬荜生辉。”

“萧大人客气了,本王不过闲来无事,而且久不曾聆听萧大人教导,这才前来拜访。如有叨扰之处,还请萧大人见谅。”

萧瑀抚须而笑:“王爷请!”

一行人进入国公府,立马有下人奉上香茶。

李建成与萧瑀聊的欢快,对云华寺中的事情丝毫不提。

李宽与李承道好一些,老老实实的在一旁坐着,李承业可就有些坐不住了。

明明是来兴师问罪的,怎么大伯还与人聊上了。

正准备直接出言质问,李宽拍了拍李承业的手臂,轻轻摇了摇头。

李建成出现于萧府的时候,就是表示来兴师问罪的,若是真将话挑明反倒是落了下乘。

相信萧瑀只要不蠢,绝不会不知李建成的意思,能够被李渊李二两人重用的大臣,想来也不可能是蠢的。

更何况这事本就是他萧瑀理亏。

眼见二人闲聊之间,萧府管家走进来,在萧瑀耳边嘀咕了两句。

萧瑀面色如常,看向李宽三人,对身旁管家道:“将三位小王爷请到花园玩耍吧,这种场合想必他们这些孩子也坐不住。”

李建成微笑颔首,笑容如沐春风。

“来了!”

李宽心中一动,知道他萧瑀给出的交代就在萧府花园内。

跟在萧府管家的身后,小哥仨一路来到萧府花园。

那位辱骂李承业的仆妇,趴在一个长凳上,背上鲜血淋漓。

其脸上亦是鼻青脸肿,而且气息奄奄。

看情形虽不至于弄出人命,但几个月内,这仆妇算是别打算下床了。

李承业见此,这才算是出了胸中这口恶气,甩头直接回去,丝毫没有继续留下的打算。

“劳烦告诉萧夫人,此事就此揭过,还望夫人休要怪罪。”

“小王爷,客气了!”

萧府管家恭敬的回了一礼,然后继续为李宽带路。

……

“萧大人,眼见天色已晚,本王也就不作久留了,下次本王如有空闲再来拜访萧大人。”

李建成在李宽等人回来不久后,起身告辞。

萧瑀热情的挽留一番,然后将李建成几人送出萧府。

重新回到大堂的萧瑀,将自己管家叫来:“那几位小王爷,可曾说些什么?”

“回老爷,那个看似模样十三四岁的王爷留下话来,说此事就此揭过。”

萧瑀沉吟片刻:“你下去吧!”

另一边,李建成带着李宽三人回到他的晋王府。

仿佛此事未曾发生一般,与李宽哥仨交谈。

时不时借着此事来教导三人一番。

其他二人李宽不知道,李宽只知道他自己,真的算是获益匪浅。

这对李宽今后与其他世家门阀打交道之时,应该采取的政策与手段影响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