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溯源楛矢石弩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06章 循史觅宗(三)(1 / 1)

作品:《溯源楛矢石弩

“辽东半岛的考古学文化,以小珠山遗址为代表,分为早、中、晚三期。小珠山遗址是迄今为止考古界发现的大连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距现代约有六七千年。类似的遗址在旅顺口区的郭家村和庄河市的北吴屯也有发现,依其社会形态,经济结构,生产力水平,它们大多可归属小珠山文化,因小珠山遗址发现较早而得名。

小珠山下层文化(早期)距现代约70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早期文化。大连地区和小珠山下层同期的遗址,还有大长山岛上马石(下层)、獐子岛沙包子、庄河黑岛北吴屯、普兰店碧流河塔市屯、旅顺北海王家屯等多处。

这一时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由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房屋由穴居变为方形圆角半地穴型,出土的遗物除大量人类食后遗弃的贝壳外,还有兽骨、石器、陶器、骨器、玉器等。出土的石器仍以打制的石器为主,有尖状器、刮削器、石网坠等,磨制的石器有石斧、石刀、石锄和用于粮食加工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出土的陶器胎质较厚,种类较少,压有装饰性的席纹、之字纹,玉器中有玉斧等,兽骨有獐骨、鹿骨和少量的狗骨。这些发现透露的信息表明,当时大连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学会了农耕,过着以渔猎为主兼作农耕的定居生活。

小珠山中层文化(中期)距现代约5000年,同期的遗址还有旅顺郭家村(下层)、北海王家村(下层)、长海县广鹿岛吴家村(上层)和庄河黑岛北吴屯(上层)等。

这一时期的文化较前期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进化,打制石器减少,磨制石器增加。农业生产工具品种增加,还发现很多猪骨,这说明农业生产的比重加大,家畜饲养已经普及。同时在这一时期陶器的种类也增多了,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虽然多为手工制作,但已出现轮制技术,陶器的装饰纹也由前期比较简单的压印纹发展到线条复杂的刻划纹。而且就在这一时期,大连地区和隔海相望的山东半岛发生了较为密切的关系,开始接受山东半岛文化的影响。

由于当时的古人已经学会制造船只,掌握了航海技术,大连地区和山东半岛之间已形成了古老的航道。

在旅顺郭家村下层出土的陶器,如实足鬶、罐形鼎等,和同一时期山东蓬莱紫荆山、烟台白石村、长岛县大黑山岛北庄的同类器物相类似。在山东半岛上述遗址中也发现了由辽东半岛传入的以刻划纹为特征的直口筒形罐和玉器制品。特别是在这一时期大连地区的遗址中发现了最早产生于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红地黑彩、红地红彩具有艺术性的彩陶器和作为大汶口文化标志的陶鬶,说明大连文化开始接受大汶口文化的影响,一股由南而北跨海而来的文化源流开始注入大连地区,使当地的土著文化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始显露出与东北其他地区的区别。

小珠山上层文化(晚期)距现代约4000年,同期的遗址还有瓦房店长兴岛三堂村、旅顺郭家村(上层)、老铁山积石墓、甘井子区四平山积石墓、长海县大长山岛上马石(中层)等多处。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遗址较多,说明古人已长期在大连地区繁衍生息,人口在不断增多。

此期房屋比较密集,墓葬规模较大,说明当时已形成氏族部落。另外,出土的石器基本上都是磨制的,打制的石器已很少见,并发现了贮藏粮食的窖穴和炭化的黍类与大量的猪骨,说明当时的经济类型已以农业为主,已有剩余的粮食可供贮藏,家畜饲养已相当普遍。

此期还发现了大型的渔具、大型的鱼骨,说明当时已有较为发达的渔业,已由近海捕捞发展到可以捕捞深海鱼类。在旅顺郭家村(上层)还发现了舟形陶器,这种仿真陶器与近代的木船相仿,说明当时已有了较为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小珠山晚期文化应该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因此在此期遗址中发现与山东龙山文化相同的多种陶器是必然的。龙山文化最具特点的就是蛋壳黑陶。蛋壳黑陶制作技术高超,胎盘很薄,仅有1mm~2mm,有光泽,敲击有金属声,是山东龙山文化创造的中国古代最精美的陶器,许多专家认为可以和宋代最精美的瓷器比美。

上述这些发现说明了至新石器晚期,大连地区的经济文化都有了重要的发展,形成了农业为主、农渔并重的格局,并且有了较为发达的制陶业、捕捞业和航海业,并已成为中国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由于越来越多地接受了山东半岛古文化的影响,既与东北地区仍然保留着狩猎游牧习俗的古老种族产生了差别,也与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如沈阳地区的新乐遗址产生了差别,开始形成了具有海洋气息的自身特色和地域特点,成为东北地区文化的一个特殊类型。

从小珠山文化看东夷部族在距现代五千多年前就到达了辽东半岛,这和《大荒东经》的记载正好吻合。和小人国比邻而居的蒍国是由北向南第一个东夷部族,所以我猜测蒍国在辽东半岛。”

关鑫停下来,看向郎宁生,等待他对自己猜想的确认。

“《大荒东经》记载:

有蒍国,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

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

从以上记述看蒍国的邻国中容国是以打猎采集为生,不像其他部族那样种植谷物。按理说中容国是帝俊的后裔,应该掌握农耕技术,为什么食兽,木实呢?原因挺简单,因为他们生活在合虚山中,没有耕地。这座合虚山应该比较高大绵长,因为它可以阻挡居住在山中的人群的视线,所以才会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的描述。

如果你对蒍国的猜测是对的,那么中容国应该就在现代的辽东南山林地带。

《大荒东经》在中容国后继续记述到: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这个君子国有别于其他《大荒东经》记述之国。他们穿自己纺织缝制的衣服,束发戴冠,而且腰间佩剑,显然比其他国家文明先进的多。这个神秘的君子国在哪呢?我还真一头雾水,不知方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