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溯源楛矢石弩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31章 《山海经》之古国(一)(2 / 2)

作品:《溯源楛矢石弩

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青鸟、视肉、杨柳、甘【木且】、甘华,百果所生。有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你看: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和西萨哈林山脉和东萨哈林山脉横穿库页岛沿岸,把特米-波罗奈斯克平原和苏斯奈斯克平原分开的描述是不是很相似啊?

《海外北经》还记述:

欧丝之野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

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

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一曰爰有熊、罴、文虎、离朱、【丘鸟】久、视肉。

从三桑在欧丝东的记述看欧丝之野应该在库页岛的西侧,和《大荒北经》记述的胡不与国临近。从范林在三桑东,洲环其下看范林应该就是《大荒北经》中的帝俊竹林,只是南面的封渊和西面的沈渊被洲取代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觉得应该和海侵有关。颛顼时,因为洪水和海侵造成海平面上升,库页岛低洼处被淹没形成了封渊和沈渊,海退后帝俊竹林变成范林,周围被洲所围,因此我推测《海外北经》记述的时间应该比《大荒北经》晚,这样同一个地域才会有不同的描述。

岁月让地理发生了苍海桑田的变化,也让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人群和部族有了变化,因此《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记述的部族才会有所不同。

欧丝之野会有桑蚕文化吗?一女子跪据树欧丝的描述和先蚕有关吗?我们知道东北亚自古就存在桦树文化,桦树皮对于东北亚先民如同炎黄先民的蚕丝一样重要,因而炎黄先民敬蚕神,东北亚先民敬桦树神。

现代的满族、鄂温克、锡伯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蒙古族等都保存着桦树文化。他们在打猎、捕鱼、挤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桦皮制作的。餐具、酿酒具、容器、住房、篱笆、皮船、甚至人死后裹尸都用桦皮制作。除此外,鄂温克族许多服饰也是用桦皮做的,如桦树皮帽、桦树皮鞋等十分广泛。各种桦树皮制品,尤其是桦树皮容器,除了轻便实用外,还配有花纹图案装饰。

因为东北亚普遍存在桦树文化,又因为《山海经》是先有图后有文字,因此我猜测《海外北经》所画之图未必和欧丝之野,一女子跪据树欧丝的描述相一致。《海外北经》所画也许是一女子在割桦树皮,或者是萨满在祭拜桦树神。

最初,我依照《海外北经》: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的描述以为三桑树是现代棕榈一类的树木,后来因为一个神奇的梦和现代的小五台山仍有苏铁生长的现实,我又觉得三桑树应该是苏铁,刚刚因为想到以前曾经见过一种叫桫椤的蕨类植物,又恍然大悟,三桑也许是桫椤或者是一种现代已经灭绝了的高大蕨类植物。”

关鑫显得很兴奋,脸涨红着,眼里放着光看向肖强。

“你说的桫椤我也在去深圳旅游时见过,确实和《海外北经》对三桑的描述很像。我记得当时我还查过资料说桫椤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

资料上还说桫椤茎干高达6米或更高,直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桫椤虽然和三桑很像,但它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和日本南部均有分布,我国也只存在于四川以南地带。库页岛在东北亚,不太可能啊!”

肖强满脸怀疑地望向关鑫。

“其实这也是困扰我很久的现实问题。尽管颛顼时因为气候异常变暖,造成了海侵,但能如现代的南方一样热吗?说实话我还真没查到过这方面的可靠的资料。

虽然如此,我还是不认同三桑就是现代的桑树的说法,也许《山海经》中的三桑并不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类植物,可能是苏铁,可能是棕榈类,也可能是木本蕨类。人的生命只有百八十年,都可以看到很多动植物的灭绝,更何况三桑距现代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呢!所以真正的三桑很有可能已经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

我分析既然《山海经》里多处提到三桑,那么极有可能此树在当时就有别于其他植物,或者在中原和北方已经比较稀有了,所以才会让古人好奇崇拜并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