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魏文侯篇(11)(2 / 2)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魏文侯之举,不仅魏国境内的士子,还有诸侯国的士子都看着。

显然,段干木也不能视而不见。

段干木被魏文侯一复一日的诚意所感,最终选择替他效力。

魏文侯的诚意打动了段干木,还让天下士子皆奔魏。

子夏、段干木、田子方三人的加入,河东三贤诞生。河西学派的建立,也逐渐取代了以鲁国文化为中心的地位,将魏国的霸业推向了新的顶峰。

西河学派设立,也为魏国,培养了很多人才。

魏武侯继位后,也利用这些人才,征战诸侯,少有败绩,将魏国的霸业推上了新的高度。

比如吴起前去学习,最终建立了魏武卒,以五万魏武卒,打败数十万秦军。还有李悝、李克、西门豹、司马稠等人。这也是,战国时期,魏国为何成为人才大国的原因之一。

那么,魏文侯霸业之路,还会走向何方?

魏文侯政治、军事、文化都搞起来了。

接下来,他要干什么呢?

那就是进军中原,证明自己强大的国力。

三晋向中原发展,就要扫清障碍。

于是,宋国、郑国、卫国,成为了三晋征伐的对象。

此时的三晋太过强大,宋国、郑国、卫国与他们不是一个等级的选手。

打不赢,这是正常。

打的赢,这才奇怪。

郑国和宋国打不赢,不是最着急的。

最着急的是楚国。

魏文侯伐郑、宋,楚国为什么会着急?

这是因为宋国、郑国,是楚国与中原诸侯争夺的缓冲地。

三晋抢**原地区,就会挤兑楚国的势力。

楚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要助宋、郑,攻伐三晋。

三晋和楚国激战,不可避免。

此时的三晋,太能打了。

齐、秦、宋、郑、卫等诸侯国都不是对手。

楚国也不例外,被揍得很惨,简直没有还手之力。

楚国连战连败,输得很惨,退出了中原地区。

楚国退出了,魏国就在中原站稳了脚跟。

魏国又欺负卫国,占领了朝歌等地。

又欺负齐国,得到了大片疆域。

为了将新开拓的齐地和卫地,连为一个整体,也为了抑制赵国南下。

魏文侯又打上了兄弟赵国的主意。

魏文侯打着驱逐齐国在卫国势力的名义,将齐、赵一直争夺的漳水南岸地强行划入魏国的势力范围。

魏文侯插手,也导致赵国在漳南经营多年的辛苦白费了。

为了适应事态的发展,魏文侯在新占领的疆土,设了一座军事重镇,邺城。

魏文侯整出这么大的动静,这时最担心的人,莫过于赵烈侯。

此时,赵国的都城不是邯郸,而是中牟。

中牟的前方是朝歌,东边汤阴,这些都是魏国的军事重镇。

魏国又在漳河南边最突出的地方设立邺城。

魏文侯之举是针对何人,简直是一目了然。

赵国将国都迁到中牟,就是为了南下进取中原。

可,邺城的设立,断绝了赵国南下之路。

这也为赵国迁都邯郸,埋下了伏笔。

赵国国都受到威胁,赵烈侯会怎么做。

打,是没有勇气的。

此时的赵氏,打不赢魏氏。

尤其是魏氏异军突起,令赵烈侯没有决裂的勇气。

既然,武力上打不赢,那就在外交上声讨。

可,弱国是无外交的。

但,发声是必要的。至少,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魏文侯听了,也不理睬赵烈侯的诉求,反而忽悠他:韩、赵、魏是三兄弟,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魏文侯这样说就代表有实力和赵国决裂,他也看出了赵烈侯不敢打。

魏文侯借助强大的武力,名正言顺的欺压赵国,还巧言令色,打出三晋对外的旗号,巧取豪夺。

赵烈侯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谁让,赵国的实力,打不赢魏国。

魏、赵也没有因为邺城,走向决裂。

魏文侯得了漳河南岸之地,还稳住了赵国。

然,打下了疆土,就要去守。

尤其是邺城,它是抑制赵国南进中原与魏国争利的战略据点。就必须要用一位能独当一面的大臣,才能担当这个重任。

可,派何人去守?

这个人,不仅要有能力,还要信得过,更要能吃苦。

邺城,水患频繁,土地贫瘠,又处在多国交界,还有地方恶霸,思想又乱(盛行巫风),不好管理。

魏国很多朝臣都不愿意去。

所以,新的问题摆在了魏文侯面前。

恩,还是那句话,有困难找翟璜。

翟璜为魏文侯解决了这个难题,举荐了一个人:西门豹。

那么,西门豹的出现对魏文侯有什么帮助?

他能解决水患,守住邺城,阻挡赵氏南下开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