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魏惠王篇(16)(2 / 2)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欺负宋、卫小国,也没有意思。若把魏剑指向大国,他也不知道是伐赵、伐秦,还是伐楚?

庞涓提议,向西灭秦,这样才能壮大魏国的实力,还有一个稳固的后方。

魏惠王也想起与中原诸侯大战时,秦国偷袭,占据河西元里、少梁,攻克上郡的固阳,渡河围困安邑。

秦国现在的发展,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尤其是秦国,实行了第二次变法。再不压制秦国,等到他强大起来,魏国就惨了。

伐秦,既是为了削弱秦国,也是为了十年前那一战,报仇雪耻。

再说呢?中原诸侯轻蔑秦国,魏国伐秦,也没诸侯帮他。还有就是,周天子多次给秦国发去贺电,封他为诸侯伯长的事情,也让魏惠王不爽。

谁让魏惠王不爽,注定要挨揍。

魏惠王休养生息十年,早已经耐不住寂寞,他要搞点事情出来。

于是,魏惠王打算效仿姜齐恒公,以会诸侯,争霸天下。

魏惠王以这样的名义,也可以看出,那些诸侯国是给他面子的。等到事后,对于不给面子的人,挥出魏剑,灭之。

魏国以会诸侯之名,攻伐秦国的消息,传到了秦都咸阳。

话说?秦国的国都不是栎阳,怎么会是咸阳呢?

那,这又要从秦孝公继位开始说起。

少梁之战后,秦献公甍逝,秦孝公继位。

此战,打醒了秦孝公。让他知道,变则强的硬道理。

秦孝公在国都栎阳颁布招贤令。这时,公孙鞅拿着简历,还有李悝变法成果《法经》来到秦国找工作。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以公孙鞅为首,颁布《垦草令》,为变法拉开序幕。

由于垦草令的推行,让秦国经济发展迅速。秦孝公看到了变法的好处,决定大力推行。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在秦国推行第一次变法。

至于变法的内容是什么,这里不介绍了。

经过第一次变法后,秦国国力得到了发展。

魏国伐赵,引发第一次中原大战,秦国偷袭魏国,取得了显赫的战绩。

当然呢?由于魏国结束中原战事,发动反攻。秦孝公得到的全部失去。

秦孝公打算推行第二次变法。同时也让秦孝公感觉到秦都栎阳离魏国太近,不**全。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让公孙鞅,筑建新都,这就是咸阳城。

公元前349年,秦孝公将国都从栎阳迁到咸阳。

从这一刻起,咸阳成为秦国的国都。

咸阳也成为了秦国开疆拓土,一定天下的国都。这也是中国封建王朝上,第一个定都的地方。

咸阳,将留名后世。

此时,魏国会盟诸侯伐秦,秦孝公深知,硬拼是抵挡不住魏国的攻势。

公孙鞅想了一个主意,让魏国成为天下诸侯共同的敌人:‘尊魏为王’。

公孙鞅这招可真狠啊!简直是把魏国往火坑上推。

这个问题太高难度了,派任何人去都不放心。于是,公孙鞅要亲力亲为前去魏国,使劲地吹捧魏国的功业,把拍马屁的功夫,发挥的淋漓尽致。

魏惠王听了,很是高兴,也觉得是这么回事。尤其是公孙鞅那句,顺从天意,先行王道,再图霸业,让魏惠王膨胀不已。

虽然有人提醒魏惠王,秦国包藏祸心,给你挖了一个大坑,等着你跳。

魏惠王明知是坑,也会跳下去。

‘尊王’,太具有诱惑力?

若能称王,与周天子比肩,人生很完美。

公元前344年,魏惠王以天子的名义,召集泗上十二诸侯逢泽会盟。

所谓的泗上十二诸侯,指的是泗河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即:宋、鲁、卫、邾、薛、郳、滕、莒、任、郯、费、邳。

魏惠王之举,看似声势浩大,其实召见的是十二个小诸侯国。这些小诸侯国不能得罪魏国,所以委屈自己前来参加会议。

秦国倡议的当然也要派人来,韩、赵两国,见老大哥魏国,召集诸侯,也去凑个热闹,支撑一下场面。齐国、楚国、越国、燕国,完全不把魏国放在眼中,也不爱凑热闹。

魏惠王见来了这么多人,比周天子还要威风。居高临下,用天子的语气说话。

魏惠王见没人反对,宣布从这一天起,魏国称王。

秦国使者,率先高呼。十二诸侯国弱小,屁都不敢放一个,点头迎合,也跟着高呼。

韩昭侯、赵肃侯相互看了一眼。

啥,魏国自封为王?我们兄弟怎么办。

赵肃侯性格稳重,再加上在打齐国,不能和魏国闹得太僵,笑而不语。

韩昭侯性子比较急躁,怒喝,“魏侯,你算什么东西,敢称王。韩国,第一个不答应。”

魏惠王本来心情不错,见儿子辈的韩昭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魏惠王看着韩昭侯那张太欠收拾的脸,打他的心情都有了。

然,公共场合,动粗是不礼貌的。

魏惠王心平气和地说,“我称王,是天意。你敢对我不敬,别怪我对你动手。”

魏惠王的意思是说:信不信,我揍你。

韩昭侯见话语所破,已经没有缓和的余地,拂袖而去。

韩昭侯临走前,和魏惠王约架,要好好打上一架。并放言说,你敢称王,我第一个不服。韩国的大军,将会兵伐大梁,维护天道。

韩昭侯这么不给魏惠王面子,还被当众打脸。

韩、魏两兄弟的关系,又会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