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魏惠王篇(20)(1 / 3)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名家惠施献策

马陵一战,名震诸侯一时的名将庞涓,带着遗恨离去。

他输了,彻底的输了。

对于,持戈天下的将领而言,战死疆场,是最好的归处。正所谓,青山埋忠骨,马革裹尸还。

无疑,庞涓是幸运的。

至少,他是战死疆场,为国而死。

魏太子申率军前来驰援,不但,挽救不了魏国的颓废之势,也被齐军击败,自己还被俘虏。

马陵和桂陵一样,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它是一个地名,也是名将智慧的较量。

因此,马陵不仅是名将与名将之间博弈的一个地点,还是庞涓葬身之地,也是魏国由鼎盛走向下坡路的起点,更是齐国崛起东方的标志。

马陵,代表了很多种含义。

马陵之战,打完了。但,第二次中原大战的余波,还没散去。

庞涓输给了自己的师弟,也不算辱没鬼谷子的名声。

这对相生相杀的师兄弟之间的较量,不仅是为了个人荣辱,还是齐国和魏国,大国之间的较量。

总之,马陵,为这对师兄弟的恩怨,画上了句号。

孙膑念及同门之情,下令厚葬师兄庞涓。

他活着的时候,孙膑恨他。

但,随着庞涓的死,他的恨也消散了。

当然,第二次中原大战,主战场先是魏、韩,后是魏、齐。

秦、赵、楚三国开辟的战场,虽不是主战场,却也分散、牵制了魏国的兵力。

马陵之战,有何影响呢?

魏、齐马陵之战,齐国大获全胜,斩杀魏军十万。取代了魏国的地位,成为东方诸侯,第一强国。

简单说:魏国走下坡路,齐国走上坡路。

按道理说,齐国击败了魏国,应该加大攻势才行。

结果:齐国撤兵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齐国没有扩大战果,继续伐魏,反而撤军归国。

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功高震主。

田忌两次率军伐魏,取得大胜。

有的人高兴,有的人就不高兴。

高兴的人是因为田忌为齐国争光。

不高兴的人是担心自己的位置,会被抢夺。

不高兴的人有两个:齐威王和邹忌。

按照田忌的战功,裂土封国都不过分。

封君拜相,简直是小事一桩。

邹忌担心的是自己位置,会失去。

毕竟,他从一无所有,因琴音劝谏齐威王,走向了人生巅峰。

一个人,一无所有不可怕。

可怕的是拥有一切,顷刻失去。

所以,邹忌害怕失去一切。

他要守住自己的一切,就要打压对手。

此时,田忌名声大噪,对齐威王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齐威王的父亲,是杀兄自立,得位不正。

此时的田忌,军功赫赫,会不会夺了他的君主之位呢?

齐威王拿捏不准,也不敢拿捏。

再加上,国内弥漫着各种消息说田忌叛国?

一时间,齐威王不知道是真,是假。

那么,齐威王打压有功之臣田忌,就不怕背负飞鸟尽、良弓藏的骂名。

但,名声与他江山社稷比起来,显然是后者更重要。

田忌赢了,邹忌害怕,齐威王担心。

于是,这三人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