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楚怀王篇(7)(1 / 4)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张仪欺楚

越国、巴国搞事情,楚怀王只好让昭阳撤军回来,震慑越、巴两国。然,楚国这一撤军,楚怀王高兴了,却没有顾忌同盟的感受。

就好比:你和几个朋友洽谈做生意,什么手续都谈妥了。门店地址、装修、员工招聘等都弄好了,只等开业。

结果,这个时候,一个朋友说,不弄了,撤资了。导致你做的事情,功亏一篑,你会怎么办。

生气是必要的,绝交就跟个人性格有关。

楚国带领三晋和燕国合伙做生意,结果楚国撤资了。三晋向来都看不起楚国,楚国整这一出,后果会如何。

答案:玩完了。

楚国和三晋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也算走到头了。

也许,在楚怀王眼中,楚国强大,不需要朋友。

即使,要朋友,也是要强大的朋友。

三晋不和楚国交朋友,楚国就和秦国、齐国交朋友。

但,朋友是很重要的。

秦国平定义渠之乱,缓过气来,为了报复三晋,挑了一个软柿子,出兵攻打韩国。

韩国打不过,只能向赵、魏两国求助。

赵、魏两国也够义气,加入韩国,反击秦国。秦韩之战,演变成了秦对三晋。

楚怀王见中原又打起来了,问大臣,“帮秦国,帮三晋。”

楚臣一致认为,谁也不帮,让秦国和三晋打得两败俱伤。

楚怀王也采纳了这个意见。无论是秦国胜,还是三晋败。楚国都保存了实力。

怎知,三晋西边被秦国打败,斩首八万多,东边观泽败给齐国。

楚怀王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成为秦国报复打击的下一个对象,反而得出结论:三晋,太弱了。

还好,当初没和三晋交朋友。

秦国要打楚国,就不能有个搞事的人存在。于是,秦国又伐韩,岸门一战,斩首两万,赶走公孙衍。

楚国不但不帮韩国,反而还牵制韩国。

公孙衍被赶走,楚国也少了一个朋友。

楚、韩之间的关系,彻底决裂。

楚国大臣正在高兴的时候,却不知秦国做了这么多假动作,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伐楚。

楚怀王对政局还是敏感的,也对秦国留了一手,交好齐国,先发制人伐秦,占据曲沃。

秦国君臣见三晋被折腾惨了,不会把楚国当朋友,而是当敌人。这一刻,秦国决定对楚国出手了。

秦惠文王伐齐惨败的经验教训告诉他,打诸侯之前,要摸清底细。否则,又来一个五国诸侯伐秦。秦国可招架不住。

秦国离间了楚国和三晋的关系,但,齐、楚之盟,也是一大障碍。为了让楚国没有朋友,孤立楚国。张仪跳了出来说,“看我这张嘴,如何离间齐、楚之盟。”

函谷关之战后,秦惠文王更加相信,这个靠嘴吃饭的男人。于是,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就交给了张仪。

张仪来到楚国郢都,还带来了很多财宝,一来是为了感谢楚国在函谷关之战的手下留情,岸门之战对秦国的支持。二来是为了巩固秦、楚之盟。

楚怀王见秦国还识趣,很大方的收了财宝。还说,秦国跟着楚国混,准没错。

张仪闻言,有些好笑。

秦国跟你混,开什么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