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赵孝成王篇(1)(1 / 4)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写赵惠文王,却写赵孝成王?

毕竟,赵惠文王是赵国第二代称王的男人。

而,这个男人,在战国史上,还是出了名的贤君、明君。

赵惠文王在位期间,文有蔺相如、平原君等人,武有廉颇、马服君赵奢等人。赵国在赵惠文王的带领下,东破齐,西败秦,攻伐韩、魏,插手燕国内政。征战诸侯,威风十足。

赵孝成王这个小破孩,不听大臣之言,贪婪成性,接纳韩国上党,导致秦、赵爆发了战国时代最惨烈的一战:长平之战。

战场上举棋不定,临阵换帅,以赵括换下廉颇,导致四十多万赵军,殒命长平。

最终让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赵惠文王的征战诸侯积累的力量,化为乌有。赵国,再也没有能力阻挡秦国,争夺天下。

因此,一提起赵孝成王,就会想到纸上谈兵的赵括,长平之战的惨烈。

甚至有的人认为,赵孝成王不一意孤行,接纳上党,就不会有长平之战。

赵孝成王拖累了赵国,是赵氏的罪人。

这里有个问题,赵孝成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有的人说赵孝成王是昏聩之君,也有的人说他是赵国最后的明君。

说他是昏聩之君,那是因为赵孝成王一意孤行,接受韩国上党,最终秦、赵两国爆发了长平之战。后因不听忠臣之言,以赵括换廉颇,导致长平惨败,四十万将士被秦国坑杀。从此,赵国国力一蹶不振,无力抗秦。

赵国国祚,历经二代赵悼襄王、赵王迁而亡。

说他是明君,那是因为他在长平惨败之后,秦、赵爆发了邯郸之战。赵孝成王,知错能改,广开言路,号召臣民,众志成城,又善于结交诸侯,最终取得邯郸保卫战的胜利。

邯郸之战数年后,燕国起兵二十万,南下伐赵。赵国以羸弱之师,击败燕国精锐之师,迫使燕国求和,守住了赵氏残破的江山。

赵孝成王在位期间,还击败了来犯的匈奴,这是一场步兵对战骑兵的胜利。

对于赵孝成王是明君,还是昏聩之君,这里就不多说呢?

话说,赵孝成王是谁呢?

赵孝成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第十位君主。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甍逝,因为赵国饥荒而被立为太子的公子丹继位,是为赵孝成王。及至公元前245年甍逝,在位21年。他是赵武灵王之孙,赵惠文王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