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赵孝成王篇(3)(2 / 2)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就在魏安釐王感到痛苦的时候,魏齐不愧是能提领导分忧的好人:主动解下相印,逃离大梁,去了赵国邯郸。

这三十多年了,秦国简直是打遍诸侯。

伊阙一战,打得韩、魏一蹶不振。

攻破郢都,马踏楚王陵,打得楚顷襄王也没脾气。

五国伐齐,秦国也去凑热闹。

华阳之战,击败魏、赵联军。

除了阏与之战,败给赵国。秦国近三十年,没有找到能打的诸侯。

也就是说,除了赵国击败过秦国,没有诸侯有实力能够击败过秦国。

这也是魏齐,为什么逃到赵国邯郸的原因。

魏齐为魏国国相,也爱结交诸侯。去了赵国邯郸,见到了赵国最有影响力,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二的平原君。

平原君听了魏齐的遭遇,见秦国欺人太甚,果断接纳了魏齐。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

平原君为什么要接纳魏齐?

平原君这么做,就不怕为赵国带来灾祸,惹祸上身?

我在《赵孝成王英烈传》中,提出了几个观点。

平原君之所以接纳魏齐,有以下几个原因。

1、平原君爱贤。

2、平原君仗着赵国国力,不惧秦国。

3、平原君和魏相有交情。

4、魏齐有才华,如果平原君收留魏齐,消息传了出去,诸侯国的人才定会争相来投。

简单说,平原君接纳魏齐,是不怕秦国找麻烦的。

平原君接纳魏齐,这件事还是要告诉赵威后和赵孝成王。

赵威后的意见和平原君相同:接纳。

赵威后看得也比较长远,一个魏齐,能够给赵国带来很多好处。

1、告诉天下诸侯,赵国不惧秦国。

2、天下士子,也会争相来赵

赵威后和平原君也知道,接纳魏齐,就代表与秦国为敌。

按照秦昭襄王的个性,他囚禁宣太后、驱逐四贵,又欺负魏国,赵国敢收留魏齐。秦国早晚都会对赵国亮剑。

赵国也要做好来自秦国的进攻。

秦昭襄王去魏国要人,可以霸道。

但,去赵国要人,霸道是没用的。

魏国没有实力与秦国为敌,秦昭襄王可以用言语恫吓,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赵国十年前,击败秦国,让秦剑折戟沉沙。

对付赵国,只能用武力。

秦昭襄王也要考虑一个问题:这是他囚禁宣太后,驱逐四贵后的首战。

对战诸侯,首战获胜,才能够稳固自己的地位。

因此,秦国对伐韩、伐赵,争论不休。

范雎不愧是能说会道的人,几句话下来,就坚定了秦昭襄王伐赵的决心。

秦、赵两国,十年后,再起战端。

赵国还在国丧期,秦国这个时候出兵伐赵,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让赵国君臣没有想到,秦昭襄王刚废太后,驱逐四贵,朝政刚稳,就出兵伐赵。

此时,最可怜的人,莫过于赵威后。

为什么说赵威后是可怜的人呢?

夫君刚死,儿子还没长大。秦昭襄王就来欺负孤儿寡母。

国难当前,赵威后放下了女儿娇躯的柔弱,而是,承担起了家国天下。

秦国伐赵,她主政,就要守住夫君留下的江山,还有夫君的英明,以及替儿子赵孝成王开个好头。

然,赵国君臣对于秦国来犯,意见也不一样。

有的人主战,有的人主和。

有的人说打,有的说不能打。

那么,面对秦国的咄咄逼人,君臣不能齐心协力,赵威后又会如何做出抉择。

赵威后主政能够历经第一道考验?

这个女人,能够守住夫君的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