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赵孝成王篇(14)(2 / 3)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当然呢?

请和需要诚意,不仅要赔钱,还要割地。

韩国打不赢,被迫赔钱、隔地请和。秦国会有什么反应呢?

秦国和韩国打了三年,取得了丰厚的战果。

如今,韩国的野王也被秦国占领。

秦昭襄王面临一个问题:亡韩VS守住战果。

秦国很多大臣的意见:再接再厉,灭了韩国,再添不世灭国之功。

秦昭襄王见韩国如此不经打,也有灭韩之意。

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提出了反对灭韩的主张。

这个人就是秦相范雎。

理由:

1、韩国还有可战之力。(韩国有实力)

2、诸侯国的态度。

3、灭韩不是最佳时机。

范雎为了进一步应证自己的理由有说服性,还举了两个案例。

1、魏国亡韩,被诸侯群殴,霸业衰落。

2、齐闵王亡宋,导致五国伐齐,成为天下诸侯共同讨伐的对象。齐国险些亡国。

范雎还善意地提醒秦昭襄王:秦国能否与天下诸侯为敌。

秦国能够欺压任何一国的诸侯,但,秦国的实力是不能与天下诸侯为敌。对于这点,秦昭襄王还是有清醒的意识。

秦昭襄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放弃了灭韩,守住战果。

韩国来请和,说了条件,也拿出了诚意。

但,秦昭襄王不接受。

反而狮子大开口,开出了更大的条件:打下的疆域归秦国,还要韩国割上党。

为了表明不允许讨价的立场,秦昭襄王恫吓:若不答应,两国继续开战。

阳成君带着秦国开出的条件,回到韩国新郑,并告诉了韩恒惠王。

韩恒惠王会有什么表现呢?

1、怒。

2、无奈。

韩恒惠王怒,是因为秦国太过分了。不仅要韩国太行以西百里疆土,还要上党十七邑。

这简直是欺人太甚。

韩恒惠王给了,韩国彻底沦落为三线诸侯,任人欺凌。

韩恒惠王无奈,是因为韩国的力量,不能光复国土,驱逐强敌。

此时,韩恒惠王面临新的问题?

答应VS拒绝。

拒绝的后果:

秦国占据了野王,切断了上党和新郑之间的联系。秦国会用武力,攻伐上党。秦昭襄王一怒,就会攻伐新郑,亡了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