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赵孝成王篇(30)(1 / 2)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邯郸反击战

因为信陵君的出现,局势又发生了变化。魏、楚诸侯,不在按兵不动,举止观望。

信陵君公子无忌率领八万精兵,春申君黄歇,率领十万男儿,朝着邯郸进发,合纵抗秦。

近二十万援军,正在赶往邯郸的路上。

秦昭襄王恫吓住了魏安釐王,却吓不住信陵君。秦昭襄王忌恨魏、楚救赵,但,他也分身乏术。秦国的军力大部分都在邯郸战场上,也没多余的兵力敲打魏、楚,更不能开辟新的战场。

事到如今,秦昭襄王只能把希望放在王龁身上。只有赶在诸侯联军之前,攻破邯郸,结束这场战斗。

秦军加大攻势,赵国也拼命死战。

此时,赵国这边的战况更加危急。

也许,等不到魏、楚诸侯联军的到来,邯郸城已经守不住了。

当年晋阳之战的惨烈,出现了易子而食的现象。

邯郸之战,过犹而不及。

索性,百姓依旧拥护赵氏,宁死不降。赵国君臣,也是宁亡不卑。

就在赵国君臣最苦恼的时候,又站出来一个人李谈。(据说是叫李同,因为司马迁避讳,改了名字。)

那么,李谈是谁呢?

他站出来,又说了什么,不仅激励赵国上下抗秦的信心,化解了邯郸危局?还为楚、魏联军的到来,争取了时间?

李谈,就是在邯郸之战,因为英烈的壮举,被赵国称颂,杀身成仁的侠义侯。

李谈的出生年龄没有记载,此时,有多少岁也不清楚。为什么,他能和平原君说话?平原君为什么采纳了他的建议?至于是什么原因,不太清楚。

能够确定的李谈是赵国苦县(河南鹿邑)人,据说是舍人子(舍人说明他的祖上在赵国当高官)。至于李谈和权臣李兑,或者外交家李疵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这就说不清楚了,也许,他们都是李氏家族。

秦军攻势太猛,诸侯联军不至,赵国守城士气低迷。赵国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斗志,同时也告诉诸侯,赵国还在战斗。

可,用什么办法来激烈三军士气?

答案很简单:胜利。

怎样才能取得胜利,难住了很多人。

毕竟,说是很容易的事情。做起来,是很难的。尤其是赵国目前的现状,可以说是难上加难。秦、赵打了一年多,双方损失惨重,士气疲惫不堪啊!

李谈这个时候站出来,见了平原君,让他散尽家财,招募勇士,愿血撒疆场,为国而死。

当平原君听到‘散尽家财’这四个字的时候,他内心是拒绝的。让他散尽家财,招募勇士,这太为难了。毕竟,人活在这个世上,不就是为了家财,也为了给后代子孙留下一个良好的环境。

李谈见平原君不舍,问:赵国社稷都亡了,再多的家财又有什么用。

平原君想想也是,赵国亡了,再多的钱财,又有什么用。

先前,平原君把府中能战的男丁编制入伍,妻妾缝补做饭。现在,散尽家财,为国而战,又有什么关系。

平原君想到自己只不过是牺牲钱财身外之物,而这些人是牺牲自己的性命,守卫赵国的江山社稷。

那么,他还有什么舍不得呢?

平原君想通此节,忍痛割爱,散尽家财,招募勇士。这些被招募的勇士,抱着必死的决心,现代用语:冲锋敢死队。

从这些事迹看来,李谈临危献计,并且主动请缨,他是有才识、有胆量、会说话、不怕死,是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他的年龄估计至少是在三十岁以上,还有威望,与平原君还有点交情,至少见过面。

否则,李谈是见不到平原君,也不可能说上话。

李谈不只是献计,还是将计策付出实施的人,亲率三千死士,出战秦军。

平原君被这些人为国的赤诚之所感,亲自为他们的壮举送行。

秦军攻打邯郸不克,却见赵卒三千人出城,前来迎战。他们是什么反应呢?

答案:自寻死路。

既然赵国三千人前来送死,秦国自然要笑纳。

如果能歼灭这三千人,不仅对城内赵军的士气是沉重的打击,对秦国来说是巨大的鼓舞。

赵国三千死士对战数十万秦军,这场力量悬殊的战役,正式打响。

果不其然,这三千人,如预料中的那样:有去无回,无一人生还。

身为统帅的李谈,完成了自己的诺言:血染山河,战死沙场。

这三千壮士抱着必死的决心,打出了赵氏男儿的傲骨。他们也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秦军后退三十里。

这个成绩只能说明,秦军在战斗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三千壮士为国战死,成为了赵国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鲜血,证明了赵氏男儿的勇武不可欺,也激发了赵国顽强的斗志,为魏、楚诸侯的到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就在这时,魏、楚诸侯联军,抵达邯郸。

战国历史上,难得一幕出现了:战国四公子之三的平原君公子胜、信陵君公子无忌、春申君黄歇,同聚邯郸,共同伐秦。

城外的魏、楚诸侯联军,城内的赵国将士,内外夹击,大败秦军。从公元前259年十月秦军围困邯郸,到公元前257年,诸侯联军出现在邯郸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