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秦始皇篇(7)(1 / 3)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茅焦谏秦王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政平定嫪毐之乱、驱逐吕不韦之势、囚禁太后赵姬。这一年,秦始皇彻底扫清了亲政的所有障碍,乾坤独断。

为了转移国内军民的视线,秦始皇又做了一件事:兵伐魏国。

那么,为什么秦始皇兵伐魏国呢?

1、秦始皇继位以来,趁着魏国魏安釐王、信陵君公子无忌死后,多次攻魏,取得胜利,开拓了一块新的疆土:东郡。

简单说,魏国好欺负。

毕竟,赵国是赵悼襄王主政,还有李牧、庞暖等名将,不好打。

楚国的楚考烈王、春申君虽死,但,楚国国力强盛,不能轻易亮剑。

韩国太弱,不成气候。

齐国、燕国太远,够不着。

因此,秦始皇以杨端和为将,出兵攻伐魏国。

那么,这个杨端和是谁呢?

为什么他能够得到秦始皇的青睐,被选中征伐魏国!

只能说明三点:

a、嫪毐之乱、驱逐吕不韦,殃及了很多人。(嫪、吕的人不能选)

b、杨端和在嫪毐之乱,表现很优秀,是秦始皇信任的人。(能打且信任)

c、此时的秦国将星陨落:武安君白起被秦昭襄王赐自刎、三朝宿将王龁也死了(公元前244)、历经三朝的后期之秀蒙骜也死了(公元前240)。此时,蒙氏的其他人,还没有名气。王翦、王贲父子,尚未崭露头角。

也可以说,杨端和是秦始皇身边信得过且能打的人。

当然呢?这只是杨端和第一次出场,后面还有两次伐赵,一生从未打过败仗。足以证明,杨端和是继王龁、蒙骜之后,能打的将领。

杨端和领命出征,不负秦始皇之所望,出战魏国:大胜。

秦国占领了魏国新的疆域:垣邑、蒲阳、衍邑。

此次大胜,对秦始皇来说是相当重要。

不仅在军事上战胜了魏国,还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也向秦国朝臣透露出了一个信息:没有吕不韦,他照样能打诸侯。

秦始皇无论是平定嫪毐之乱、剪除吕不韦之势,还是征伐诸侯,都取得了胜利。这些胜利,也是他立冠之后的礼物。

然,秦国内政风波还是不平。

尤其是赵姬被囚、吕不韦被驱逐,引发了朝政动荡。

那么,秦始皇囚禁生母,驱逐吕不韦,引发了什么动荡,又是如何平息了这场动荡?刚刚二十二岁,立冠的秦始皇,能够处理这场动荡吗?

秦始皇囚禁生母,此举,是不孝。

毕竟,秦始皇是儿子。

因此,很多大臣都来劝谏。

此时的秦始皇正在气头上,来劝谏的大臣,不仅没有劝回秦始皇,反而还丢了性命。

愤怒的秦始皇,一口气斩杀了二十七名大臣。

就在大臣劝谏无用之时,又出来了一个人:茅焦。

茅焦说了什么,不仅保住了性命,还平息了秦始皇心中的愤怒?

当二十七个大臣被秦始皇斩杀,这件事,在秦国朝堂引发了不小的风波。

看到秦始皇杀掉那么多的人,一时间,没有人再敢进谏。识趣的大臣都知道,躲秦始皇远远的,闭口不提赵姬的事。毕竟,赵姬的事,一是国耻,二是秦始皇心中的痛。

提赵姬,就等于揭年轻的秦始皇心中的痛。

因此,秦始皇放出了一句话: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

然,茅焦为什么敢这个时候站出来呢?

难道,他是二愣子,不怕死?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秦始皇身边的亢直之臣:茅焦。

因为他的出现,给秦始皇留下了一个好的名声:君王尽孝。

茅焦是齐国人,出生的时间和死亡的时间也没记载。他是如何来秦国发展,此时年龄有好大,也没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