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秦始皇篇(8)(2 / 5)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君王生气,注定要流血。

秦始皇招来郑国问:韩王派你来干什么。

郑国答:助秦国修沟渠。

秦始皇怒喝:你想以修沟渠,弱秦国之力,存韩国?

郑国见事情败露,坦然承认,并说了一句话:始,臣为间,然渠成,变秦之利也。

秦始皇不仅没有杀了郑国,反而还把沟渠取名为郑国渠。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不杀郑国呢?

1、郑国说得很有道理,沟渠成功,对秦国百利无害,富饶关中。

2、秦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修,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被诸侯耻笑。

秦始皇放过了郑国,但,秦国本地人才,借着秦始皇之怒,大做文章,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驱逐他国人才的运动。

这场运动就是秦始皇下达的逐客令,驱逐山东六国的人才。

这场运动也透露出一个现象:秦国本地人才和外来人才之间的矛盾很尖锐。

也可以说,外来的人才,动了本土人才的奶酪和利益。

那么,排外运动,在所难免。再加上,秦始皇因为郑国渠的事情,大动干戈,下达了驱逐令。

因此,本土人才的胜算很大。

可,李斯的出现和精彩的演说,以及一封书信,让天秤发生了倾斜。

那么,李斯是谁?

现在就来解释一下,秦始皇犯错的时候,又站出来的一个人。这个人不仅辅助秦始皇扫荡六国,兼并四海,建立大秦帝国。甚至,大秦帝国覆灭,也与之息息相关。

先来看一下李斯的个人简历:

生卒: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

楚国上蔡人。此时的李斯,按照年龄推算,不到四十岁。但,他却有着很精彩的人生。

李斯出生在楚国,当了一个小官。按理说,他的一生,就该兢兢业业,坚守岗位,苦熬资历。运气好的话,他能位立楚国朝堂,再不济也能混个不大不小的官。娶妻、生子、养家,还是可以的。

改变一个人的想法,有很多种情况。但,有一种情况,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