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秦始皇篇(9)(1 / 2)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尉缭子献计:横扫六国

秦始皇做为君王,无疑是幸运的。在他犯错误的时候,总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站出来,指出他的错误。

因此,历史上也留下了敢于指摘千古一帝犯错的名字:茅焦、李斯。

茅焦,为秦始皇保留了一个孝子的美名,凝聚人心。也成为了千古一帝身边的亢直之臣,留下千古美名。

李斯,为秦始皇留住了人才,也改变了自己被驱逐的命运,进而成为了千古一帝身边的能臣,也是秦始皇兼并六国,称帝之后,身边为相的第一人。

如果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大一统,功勋超越三皇五帝,自称皇帝的男人。那么,李斯就是第一个封建王朝,叫丞相的男人。

李斯、秦始皇,这对君臣,无疑是最好的搭档。

当然呢?

臣子敢于指摘皇帝的错误,有一个前提条件:皇帝要有容人的雅量,听得进去下属的意见,是一位明君、贤君、仁君。

如果皇帝是一位残暴、昏聩的君主,你去指摘他的错误。那么,恭喜你。等待你的不是飞黄腾达,千古美名。而是,飞来横祸。

被贬、流放、罢官,这是轻的;被杀,甚至会祸延子孙,被灭族。

所以,忠言逆耳,劝谏要小心。

秦始皇的幸运,是犯错有人敢于指出,加以改正。

茅焦、李斯的幸运,是秦始皇听得进去。

也可以说秦始皇造就了茅焦、李斯的美名;李斯、茅焦成就了秦始皇的千古伟业。

那么,茅焦、李斯之后,秦始皇会遇见谁?

谁的出现,又会给秦始皇带来帝王霸业?

秦始皇敢于承认错误,废止逐客令,善待异国他帮的人才,并让敢于说话的李斯,担任廷尉。

秦始皇此举,释放出一个信号:只要你们敢于指出我的错误,我会改正,并加以重用。同时,秦始皇也表明国内人才,不分异国他邦,一律平等对待。进而,彰显了秦始皇博大的胸襟和知错能改的贤君、明君风范。

秦始皇之举,收到了显著的功效:不仅展示了不会排挤、打压外来的人才,还安定了来自异国他帮的人才之心。

这时,秦国又来了两个重量级别的人物:尉缭子。

那么,尉缭子和姚贾的出现,给秦始皇的帝王霸业,带来了什么?

先来介绍一下尉缭子的基本情况。

因为史料的缺乏,他的真实姓氏是什么,没有记载。但,留下了一个名缭。

尉缭子劝谏秦始皇,且被秦始皇看重,被封为国尉。他也为秦始皇的帝王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后人称为尉缭子。他写了一部兵书《尉缭子》,与《孙子》、《吴子》、《司马法》等在宋代并称为《武经七书》。

尉缭子的生卒时间也没有记载,什么时候入秦,入秦时候的年龄有多大,也没记载。据推算,尉缭子入秦的时候,应该在秦始皇废除驱逐令之后。

那么,尉缭子留下了什么?

对秦始皇的形象和评价。

先来看一下,尉缭子的对秦始皇的形象:蜂准、长目、挚鸟鹰、豺声、虎狼心。

尉缭子对秦始皇的评价: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简单说,秦始皇落魄的时候,会善待人才,不拘一格。但,得志的时候,就会轻视人才,不把他们当回事。

这就是典型的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尉缭子得出一个结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秦王得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久居矣。

那么,尉缭子为什么会对秦始皇有这样的评价,还得出这样的结论?

1、据说,尉缭子会善相,看人准。

2、根据秦始皇的所作所为:对待吕不韦、生母赵姬。

这就有一个问题:尉缭子对秦始皇的评价不高,为何还选择辅佐秦始皇?

1、尉缭子想要建立功业。

2、秦始皇是七国之中最合适的君主。

3、释放生母、废黜逐客令带来的积极影响。

4、尉缭子想要结束乱世,安定天下。只有秦国,才能安定天下。

因此,尉缭子是个很矛盾的人,对秦始皇的印象和评价不高,却最终选择了秦始皇。

当然,尉缭子来秦国找工作,过程并不是很顺利,相反,充满了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