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合着这是来讹人的啊!(求收藏求鲜花)(1 / 3)

作品:《大唐:签到七年,开局炮轰长安城!

与此同时,一品阁率先以身作则,以每斗米五文钱的价格向百姓平价出售米面。

一品阁的伙计们按照李宽公布细则,将领粮细则写在一面小黑板上:十六岁以上男女给玉米两斗,土豆五斗,面粉及粳米各一斗;六十岁以上老人和十六岁以下孩童除此之外,另多给面粉一斗,羊肉二斤。

当然这些都是要付钱的,没钱也可以先领粮食,在三年内付清本息即可。

消息一出,整个西市门庭若市,到处都是前来领粮食的老百姓,在伙计们安排下,守着熊熊火炉排着队,喝着浓稠的土豆玉米粥,还有加了葱花的羊肉汤取暖。

“楚王殿下年纪小,却能惜老怜贫,二度开仓散粮,救济咱们这些穷棒子,这份恩德,你们将来可一定要报答啊!”

一个拄着拐棍,穿着破烂绵衣的花甲老人端着羊汤,感动得老泪纵横,叮嘱儿孙们。

孩子们也都个个垂泪,忙不迭的点头。

“殿下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花甲老太太颤巍巍的走到李宽面前,从脖子上取下一串祖传的玛瑙念珠戴在他脖子上,双手合十,老眼垂泪,“感谢殿下救我们这些小民一命,老婆子以后在家中为您老树立长生排位,日日为殿下祈祷增福添寿……”

“谢老人家!”李宽低头看看脖子上的念珠,感动得鼻子酸酸的。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百姓好,百姓自然会为你卖命;

若是横征暴敛,欺压百姓,把他们逼上绝路,那么就是老百姓们揭竿斩木,举旗造反的时候了。

眼看着一品阁在路边支起大锅,熬米粥,烧羊汤给饥民们喝,收买人心,对面的崔记、郑记米铺不干了,不带这么拆台的!

你把粮食以每斗五文钱的价格卖给百姓,这不是断了我们的财路吗?

崔记米店的背后是著名的清河崔氏,而郑记米铺的来投也不小,乃是河东赫赫有名的荥阳郑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