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三国之谋伐 / 章节正文阅读

三国之谋伐 第一百四十九章 辘轳车(4 / 4)

作品:《三国之谋伐

    颜良连忙往远处城外看去,就看到河对岸约离着三里之外,一座小山坡上,袁军密密麻麻准备了大量木制楼橹。

    虽然离得太远看不清楚,但颜良以前见过这种楼橹,名叫辘轳车,是一种省力装置。

    原来,袁谭与辛评等人商量之后,认为安阳必不能失,决定先往城内运送一批粮草解决燃眉之急再说。但如何往城里运输,就是一个老大难题。

    最后还是一名军中工匠献计,用辘轳车可以。

    辘轳车就是定滑轮装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广泛应用于战争当中,比较常出现的是巢车,巢车下方是一个吊篮,人在吊篮里,利用滑轮将人送往高处,便于观察敌情。

    但如果是近距离,比如四五丈左右,在河中打捞东西,取水之类的活,普通定滑轮肯定没问题。

    然而从此坡地到城里,足足三里远,也就是1200米,这么长的定滑轮距离,除了后世现代工业水平以外,在古代几乎不可能做到。

    后来袁谭辛评等人与军中工匠讨论了许久,最后决定,将楼橹推到洹水河边,利用大量的石块进行固定,同时搬运石头泥沙,在附近建起一座小高地,再把楼橹放在高地上,通过辘轳将粮草运到河对岸。

    洹水虽然暴涨,淹没过了地表。但原来的河岸边水流远不如河中央那么湍急,而洹水并非黄河长江那种超大型河流,只是一条普通中等河流,最窄处只有二十余丈,也就是四十多米。

    颜良在城外同样建造一处高地,制作楼橹,如此一来,两边就在洹水河两岸进行轮滑运输,虽然还是在水中,但这样的话,至少是一个完全可行的方案。

    在确定这个方案之后,袁谭就一边制造用于装置辘轳的楼橹,一边派出大船不断试验,终于把需要的绳索送入了河对岸。

    听到这个方法之后,闵纯觉得十分可行。而颜良苦于城中粮草已经见底,再过三五日大军就得饿肚子,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以他的智力虽然不知道这个方法能不能用,但病急乱投医,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当下,城内工匠也是马上开始制造辘轳车,这东西本就应用于攻城器械巢车身上,制造起来并不费劲,就是两根圆滚木,中间掏空固定在一架木质车上,然后两边套上绳索就可以。

    至于如何把这边的绳索再重新送回到对岸,让两边绳索形成一个完成的定滑轮装置也简单。他们这边已经把绳索牵了过来,就把绳索固定在城头,利用高低差,把运输绳索的吊篮重新滑过去就行。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颜良就派人在城外河边,利用大石块和泥沙,在城池北门,利用城池遮挡,秘密建造起一处高坡,在高坡平台上,建造辘轳车,搭建两岸的运输滑轮装置。

    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定滑轮装置在墨子的《墨经》中就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也常用于战争以及生活。包括打井水用的辘轳,后世现在还在用。至于沟通两岸的索道,在旅游景点就更多,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

    只是受限于科技水平,古人没办法将索道打造得更长更远,迫不得已,只能强行从两边岸上建造。

    过了数日,辘轳车终于打造好,安装完毕。

    源源不断的粮草开始往城内运输,安阳城中的缺粮,终于得到一丝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