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三国之谋伐 / 章节正文阅读

三国之谋伐 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见略同(4 / 4)

作品:《三国之谋伐

    几个人一听董昭分析,确实有道理,不由得议论起来。

    扶沟一带离官渡其实也不算特别远,大概一百二十公里左右,以河南比较平坦的道路,行军最多三日就能抵达,并且如今朝廷军队素质极高,若是强行军的话,一天半左右就足以。

    当时陈暮在扶沟击溃文聘,打扫战场稍微耽搁了一日,同日晚上刘备也发动了袭击浚仪的战争,曹操损失惨重。

    从时间线上来看,此时陈暮才刚走了一天,第二天曹操就开始准备撤退,往封丘方向去,而那个时候陈暮的位置是往东北进入襄邑境内,离官渡差不多七八十公里。

    若是当时就立刻派人传信给陈暮,让他过来,或许还有将曹操围困在封丘的可能。

    但现在都已经过去数日了,估计陈暮都已经到定陶了,此时再传信,就已经晚了,因为曹操很有可能已经收到了刘表大军败于扶沟,陈暮军队出现在济阴的消息。

    曹操兵微将寡,粮草也不多,乍然听到这则消息,很有可能意识到封丘已经是死局,此时他有两个选择的方向。

    一个是往南逃,从陈留逃往陈国,再跑到汝南,去荆州。

    二个是往东北方走,躲开刘备、荀攸以及陈暮的军队,直奔甄城,不管是解夏侯渊之围,还是接应他们之后再南下,就可以从淮北进入淮南,跑到孙策的江东去。

    这两个选择不管哪一个,都有问题,那就是朝廷大军人数众多,部队臃肿,想尽快追击一门心思逃跑的曹军没那么容易。

    而陈暮那边离得又远,想尽快通知他肯定也已经晚了,一时间众人都觉得荀攸的计策好像有点问题。

    不过就在大家思考的时候,毛玠忽然看向贾诩,笑道:“尚书令有何见解?”

    贾诩因为识破了陈宫的设伏之计,在军中地位骤升,以前只有被刘备询问的时候才会说话,现在有不少人想听他意见。

    至于是真心想知道好的建议,还是想看他笑话,那就不得而知。

    贾诩也自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连忙低调道:“我其实也没什么头绪,不过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刘备问道:“什么问题?”

    贾诩说道:“臣是在想,小荀副相从来都不是一个无的放矢的人,他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而且人虽有错,可丞相却很少犯错,陛下信不过副相,难道还信不过丞相吗?这个计策一定需要丞相配合才能完成,或许丞相心里早就有数了。”

    陈暮改革官制之后,内阁制度趋于唐朝群相制度,首辅为丞相,其余一等录事尚书都为次相。也就是一正多副的搭配,而荀彧荀攸叔侄都是副相。

    虽然荀攸的年纪大不少,可荀彧是叔,荀攸是侄,古人讲究伦理纲常,因此私底下众朝臣们称呼荀彧为大荀,荀攸为小荀。

    刘备听了贾诩的意见之后,觉得有道理,于是点点头道:“不错,四弟或许早有对策,我等尽管其变就是!”

    而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此时远在济阴的陈暮,看到荀攸给他发的文书,顿时笑了起来。

    英雄所见略同呀。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