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合纵连横 / 章节正文阅读

第553章 内外有别(1 / 3)

作品:《合纵连横

司马错仍怀着将功补过的心理,希望能为秦国把失去的土地补偿回来,因此竭力劝说赢驷要向南拓展领土,进兵巴蜀地区,一方面稳固秦国的后方,另一方面占领巴蜀膏腴之地,扩充秦国的实力,为将来进一步征战东方诸侯奠定基础。

司马错在一个月中连连上了三道奏折,都建言要向南进军,翻越崎岖难行的蜀道,突袭防备较弱的巴蜀地区。此前,这一地区尽管相对独立,但惧怕楚国的军力,因此朝贡于楚国。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楚国复得了汉中之地,那么他们也必须要付出代价,那就是秦国一举并吞巴蜀,抄了楚国人的后路。将来秦军如果顺着江水,穿越巴陵,顺流而下,那楚国的荆地和郢都等,还不都在秦人的囊中?

司马错对于丞相张仪主张的连横方略,很不感兴趣,认为这不过是雕虫小技,皮毛战术,起不到根本的作用。尽管他本人实际上也从连横中受益,不是张仪外交成功,他哪里能逃得出合纵军渑池的铁桶之围?

可是司马错认为自己在渑池败得不明不白,皆因魏国降将公孙延的陷害,如果不是他放弃了白石城,自己怎么会困守孤城?司马错心中大大地不服气。因为痛恨公孙延这类的异国之人,他也认定秦国最终称霸天下,还是要靠本国人,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推进。

司马错上书很频繁,秦王赢驷有些急了,他就找来了上将军司马错、弟弟严君樗里疾和丞相张仪共同商议秦国接下来的国策方针。

司马错当然是慷慨陈词,列数了秦国进军巴蜀的益处,并明确表示自己愿意亲自统兵前往,不克巴蜀,就以头颅奉上。

赢驷看着张仪,想听听他的意见。张仪说道:“司马将军所言的讨伐巴蜀之策,臣也深表赞同。但是臣觉得应该是两条腿走路,秦国一方面要对内扩充国力,但是另一方面却也不能忽视东方诸侯的联盟抗秦。”

“为今之计,秦国自从魏卬将军平定义渠以来,西方暂无大患,此时如若向南拓展,也未为不可。可是一味地注重内政,对于外交置之不顾,反而会使外部环境越来越不利于秦国。”

“臣始终认为,对付东方诸侯的合纵,非实施连横策略不可,只要有合纵在,连横就一刻都不能停歇。否则,秦国会陷入被动地消极挨打局面。即便是我们攻取了巴蜀,那和失去了与东方诸侯的均势相比,仍然是得不偿失。”

司马错尤其不爱听张仪所说的连横抗合纵,他甚至觉得所谓合纵连横,不过是张仪和他的师兄苏秦精心策划的一套把戏,把秦国和东方六国装进套子里玩儿。

他当面反驳张仪道:“我们秦国坐镇西方,拥有崤山、函谷关之险,有河水的阻滞,六国诸侯即便全加在一起,能奈秦国何。之前苏秦率军两次追赶秦军,安邑之战追到了河水岸边,渑池之战追到了函谷关下,不也都徒然瞪着眼睛,无计可施,铩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