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清末洋流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一十章 登基大典(1 / 4)

作品:《清末洋流

赵烈文自信一笑,开口就是引据经典:“皇上姓李,而李姓是炎黄以来称帝人数最多、建立政权最多的姓氏,据我统计称帝人数多一百多人。先后建有成汉、西凉、唐朝、后唐、南唐、西夏、李蜀,直至闯王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朝。

但是姓李的都有一个起源,出自姬姓。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称巴子国,秦慧王派司马错灭巴国。一部分巴人留于渝境的成为板木盾蛮,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为武陵蛮的一部分,迁移到鄂东的称江夏蛮和五水蛮。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蒙上升闻言立马报复,气势汹汹的反问:“赵大人是说皇上乃是夷人之后?”

赵烈文微微一笑,解释道:“追其起源,皇上乃是周文王同宗,臣请陛下取‘周’为国号,周文王建立的大周前后长达八百余年,历朝历代所不及也。”

焦亮道:“周字不好,民间百姓都传闻皇上起兵是为了反清复明,而天地会遍布中国,如果皇上以‘明’为国号,天下百姓必定望风而从,天地会数百万弟兄也心甘情愿的凭皇上驱策,这样一来驱除鞑虏是轻而易举。”

遇到了原则姓问题,常大淳也开始窝里反,对着李云中谏道:“反清复明实乃荒谬,前朝皇帝就是因为不理政务,只知游玩享乐,百姓苦之,这才有闯贼李自成起兵造反,连年兵荒马乱,最终给大清以可乘之机入主中原,现在老百姓对前朝无丝毫想念,如果贸然用‘明’字为国号,恐怕适得其反。”

李云中开始时还饶有兴趣的看着下面的争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仿佛只有自己主张才是对的,其他的都是歪门邪道,老歼巨猾的陆建瀛,沉默寡言的常大淳,反应机灵的赵烈文,为人厚道的蒙上升,机智过人的焦亮……此时他们都一个个的唾沫横飞,相互辩论,看着看着,顿时感觉无趣起来。

陆建瀛固执的说道:“大唐威震西域,连洋人都有所耳闻,如果用唐为国号,洋人必定畏惧,不敢侵犯,再说皇上乃是唐高祖李渊之后,大唐的名号有皇上继承谁也说不出闲话。”

李云中心里感叹:看来他们为争夺国号的命名权已经无所不用其极,连陆建瀛这个老顽固都能借用洋人比喻,平时他就是听见别人说一个洋字都要教训半天的。

“老生常谈,姑且不论李渊是不是皇上先祖,这大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民间百姓有谁还记得李渊是谁,我看就是大明好,曰月昭昭为我大明!这是何等霸气!”焦亮已经认定了大明这个国号。

赵烈文坚持己见,对着焦亮摇头道:“非也非也,天下姓李之人都出自姬姓,而姬姓是皇帝曾孙帝喾的后代,殿下建立大周,承应天命,最好不过。”

李云中从早上憋的一泡尿实在忍不住了,见他们还在争论个没完,起身怒道:“一个国号有什么好争的,我已经决定了,国号就用‘汉’,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还有我们大汉以后自称中国,即中央之国,人人都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我就是要建立起一个有血姓的中国。”

陆建瀛马上赞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皇上居于中央,四夷来拜,正合如今局势,殿下英明,微臣佩服。”

赵烈文也不愿落后,慷慨激昂道:“崖山之后无中国!中国这两个字起的好,蒙元灭宋有多少志士仁人慷慨赴死,至死不降,崖山海战更有十万百姓自发跳海殉国,所谓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明朝崇祯在煤山自尽,身边只有一个太监跟随,满朝士大夫无论是对李闯、还是多尔衮都是争相投降,毫无气节,如今皇上重建中国,微臣誓死相随。”

“臣等誓死相随!”满朝文武大臣全都跪倒在地,发自内心的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