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铁路的轨距是个大问题(3 / 4)

作品:《穿越民国之也很精彩

原来是总指挥美籍工程师汤米·霍纳和副总指挥俄籍工程师伊万就铁路建设的轨距产生了分歧。

汤米要采用标准轨1435mm的轨距,理由是这是国际上的通用标准轨距;而伊万则认为新疆是内陆省份,货物运输主要靠铁路,1524mm的宽轨列车的大运输量更是适合新疆。

一个说宽轨建设成本高,一个说标轨运输成本比宽轨高,不利于新疆的建设发展。于是正副指挥谁也说服不了谁,争执不下,就把官司打到了二爷这里。

二爷看到这份电报也有些犹豫。因为民国时期及以前,中国建设的大部分铁路都是标轨1435。

但他对1435mm这个所谓的国际标准很不以为然,因为他知道1435mm,作为国际标准轨距那只是个“屁股决定脑袋”的冷笑话。

所谓的国际标准,根本就没有任何科学测算依据,只是西方各国的铁路建设者们的一种依赖症。前面的铁路建设者采用的是1435mm,那我也采用,于是就形成了所谓的“国际标准”。

既然是大家有样学样的“标准”,这就有意思了!那么国际标准1435mm的轨距又是怎么来的呢?是不是经过科学的测量论证了呢?

不是!真实的原因让人很无语~~~

那是因为最早制造火车的英国人,采用的是城市有轨电车的1435mm轨距的,而制造有轨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采用的轨距是马车的轮距1435mm。

那么当时的马车为什么采用1435mm的轮距呢?

因为古罗马人的战车轮距是1435mm,古罗马人之所以采用1435mm轮距,那是因为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正好是1435mm。

是不是很有意思很讽刺?“屁股决定脑袋”的典型!

前世二爷就对这个标准很不感冒!因为后世延续这个标准,中国制造的火车就没法运输我国最大的运载火箭,因为铁路涵洞只比轨道宽一点,大宽高比的设备根本就无法通过,逼得中国科学家们不得不拆解分段运输,然后再重新组装。费事费力不说,而且还会造成二次组装的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