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祖父寿宴(1 / 2)

作品:《被温柔表兄哄骗的那些年(双重生)

日子就在看书、瞌睡,再看书,再瞌睡间流逝,转眼到了阳春四月。

草长莺飞之际,云老太爷的寿辰到了。

为此书院特地给众学子休了两日假,一大早江窈几人就返回云宅,寡淡古朴的宅子里装点上了数盏红灯笼,零星缀在宽广的院落间,有白发戴花的意趣。

回到息雾院,福嬷嬷早已在园中等着。

一见江窈和柔姨,嬷嬷眯起眼打量二人,“阿柔出了息雾院真似脱缰之马,这阵子没少爬树掏鸟窝吧?脸都晒黑了。”

柔姨摸了摸脸颊,“有吗?我都是在日头不晒的时候掏的啊……”

福嬷嬷瞥她一眼,“你说你都二十好几的老姑娘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孩子都念书了!”

知道说了也没用,嬷嬷不再多说,又转向江窈:“姑娘倒是挺好,脱离苦海后比在家中胖了好多,脸色更红润了,看来没好好用功吧。”

“嬷嬷哪里的话,息雾院才是我的安乐窝。”江窈嘿嘿笑了,这段日子跟着言时温书,学识没长进多少,各式各样的零嘴倒吃了不少。

言时看着像是个清心寡欲的主,若说他喝露水长大江窈都信,谁能想到他竟也这样吃嘴,书袋里时常装着一包吃食。

糖炒栗子已经是最普通的一样了,绿豆糕、野果子、甚至烤乳鸽都有。

她甚至怀疑言时是特地为她而备的。

每每他喂她吃东西时,那欣慰而满足的眼神,总令她想到立在猪圈外期盼小猪崽子出栏的猪倌。

他的确适合当个猪倌儿。

“姑娘可有想好送老太爷什么生辰礼?往年大小姐大公子都是会备礼的。”伺候江窈换下青衿时,福嬷嬷突然问。

江窈的手一顿,她完全没想过此事,云老太爷虽是她祖父,可她同他老人家迄今为止也仅见过一面,哪来那般深厚的祖孙情?老人家对言时都比对她亲切。

但这大逆不道的话万万不能说出口,旁的不提,福嬷嬷定又会让她抄《孝经》。

“还没想好,我怕送的不合意,祖父他老人家会不喜欢。”

福嬷嬷并不深究此话真假,“礼轻情意重,不必多虑,且去准备吧。”

寿宴设在晚膳时分,仅剩下几个时辰,江窈搜刮着前世今生所有关于寿辰的记忆,总算有了主意。

午间小憩后,她便开始忙活了,直弄得灰头土脸的,才算完成,紧接着又在福嬷嬷伺候下沐浴梳妆。

走前福嬷嬷特地嘱咐,“虽说是家宴,但不止各房的亲眷,往年老太爷的门生也会来,姑娘又是头一回露面,切记言行要得体,不可如平日一般咋咋呼呼。”

江窈顺从地应是。

出了息雾院,果然外头人声嘈杂,往日清净的云宅难得这样热闹。

主屋院里都是人,庭院内摆上了好几排席面,前厅里满满当当,坐着的全是陌生面孔,观之皆气度非凡。

此刻在给老太爷祝寿的是老爷子在朝为官时的门生,都见过后,才到各房儿孙。

云謇领着云夫人和三个孩子一道上前,依次拜过寿后,由每个孩子为祖父赠礼。

云萝拿出一副卷轴,“祖父,这是阿萝为您画的一副高山流水图,阿萝技艺不精,唯愿祖父如高山流水,长寿安康。”

云笙紧随其后,“阿姐善丹青,阿笙不如阿姐,便抄了一册经文为祖父祈福。”

姐弟二人献完礼,又异口同声地说了句吉利话:“孙儿、孙女祝祖父松鹤常青,春秋不老!”

老太爷欣慰地抚须,“好!好孩子!”

他身侧的老仆上前接过姐弟二人的礼物,在老太爷及众宾客面前展开。

江窈好奇地望了一眼,这姐弟俩的确有些才气,丹青意境悠远,经文笔酣墨饱。

云老太爷笑得胡子都抖了起来,连带着云夫人也一道夸了进去:“你把这两个孩子教的很好!”

云夫人喜不自胜,这么多年公爹头一回当众认可她,她笑出了出人头地的感觉。

江窈看了看自己手中的东西,只觉拿不出手,然而箭已在弦,只好硬着头皮上前。

未待她开口,云老太爷看到她手中的食盒,先问道:“这装的是什么?”

江窈打开盒盖,小心翼翼地将里头的瓷碗端了出来,“阿窈不如大哥哥大姐姐有才气,只能做一碗长寿面献给祖父,祝祖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云老太爷倾着身子看了一眼,青菜汤面还冒着热气,他不置可否,嘱咐身旁的老仆,“来,端上来。”

面端过去之后,李鲶鱼不失时机地递上筷箸,老太爷本想象征性来一口,后方有人道:“爹,吃长寿面有讲究,整碗面仅一根,得一口气吃完,寓意健康长寿,不然就辜负了侄女一番心意了。”

云老太爷笑道:“就老三你懂的多。”

“那爹我今日倒要试试看,能不能一口气吃掉!”一经提醒,本来兴致缺缺的老爷子来了劲儿,接过筷子,捞起碗里的面条便一口气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