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普陀三寺,解空讲经!(万字大章求月(5 / 5)

作品:《一人之下,山海画妖

不仅如此,二者的区别从各自宗系的命名也能看出端倪:

“禅宗”的“禅”字是“禅那”的简称,其意为“静虑”,即“静中思虑”,也便是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何为本来面目”,于念念之间用功,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

“净土宗”则更为直接,是以提倡观佛、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形成的宗派,所以名为“净土宗”。

再看二者间的修行法:

“禅宗”的主要修行方式就是“参禅”,其“禅”的种类也很多,有声闻禅、菩萨禅、次第禅、顿超禅等等,不过如今的“禅宗”为了修为更好的精进,大多修的都是直指心性、顿修顿悟的“祖师禅”。

而“净土宗”则是简单易行、三根普被、能摄受广大群众,甚至修行者不一定要通达佛经、广研教乘,也不定要静坐专修,行住坐卧皆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信愿具足,制心一处,一心念佛,始终不怠,临命终时,就可往生净土……而由于“净土宗”法门简便,所以最易普及,因此其他宗系的修者也多兼修此法,以净土为归。

综上所述,这“禅宗”和“净土宗”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差异巨大的,甚至于、若不是都念“阿弥陀佛”,完全可以将二者当成截然不同两个门派来看待。

但也正因如此,如何将截然不同的佛门经典融汇贯通、成为自身之修行,也便成了佛门弟子的一大课题,这一点也正是游方十分感兴趣的一点,让他想仔细聆听。

“咳咳……”

这个时候,端坐在蒲团上的解空大师轻轻咳嗽了两声,终于开口:

“阿弥陀佛……”

“在座诸位皆是我佛门弟子,平日里研经诵典,想来对我‘禅宗’之经典——《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是有所研习。”

“那么,我今日便来讲一讲,这卷末的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你们以为……该作何解义?”

“呃……”

听到这一问题,一种僧人们都不由得愣了愣,对于他们来讲,四句偈文的意思是再清楚不过的。

但他们都清楚,解空大师既然是要讲经,就绝不可能只是这么简单而已,而其做想讲述的“深意”,他们却不敢轻易剖析。

这个时候,游方也思考了起来,这四句偈文的意思他自然也清楚,从字面上而言,应该是:

世间万物皆是无常、空虚和无我,如同梦境、幻影、泡影、露水、闪电等等的短暂事物,不可依托、不可依恃,因此,我们应该以这种观点来看待世间的一切。

再往更深处看,其最终的意思,便在于告诫众生莫要被事物的表相所迷惑、那些东西皆是虚幻……

最重要的,是要透过事物的表相看透其本质,从一闪即逝的瞬间看出永恒不变的真理,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领悟,使自己更上一层。

“啊!”

想到这里,游方猛然抬头,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不就是“观术”的根本?!

所以,这四句偈文的表述、乃至“禅宗”的“禅定”,其本质都是在于“观察”、在于“领悟”,似乎……与自己一直以来的修行同源!

“不,并非只是我自身的修行,而是可以拓展到所有门派、所有法门之中,这也是一切术法的由来!”

“因此,这四句偈文的最终重点,实际是在于‘法’与‘观’二字,其义可延伸为——‘天下术法皆虚妄,应当观其本真’!”

那么……

这所谓的“本真”又是什么?

以游方的理解,那便是“天地之道”!

但……

若“天地之道”亦是“梦幻泡影”呢?

他不禁皱起了眉。

但在沉思片刻后却又随之舒展,并未深陷其中,而是理清了头绪。

于是乎……

缓缓地,游方举起了手,想要说出自己的答案。

“阿弥陀佛,游施主,请讲。”而看见他举手,解空大师也微微一笑,并未在意他非是佛门弟子,而是请他站了起来。

而对于解空大师知道自己的身份,游方并不意外,甚至于、他很清楚,自己现在恐怕已经成了异人界的“名人”。

对此,他也毫不在意,只是按照解空大师的指示、缓缓站起,开始说明起自己的解析:

“回解空大师,晚辈以为,这四句偈文的内涵之意,实则是大道修行。”

“其中所蕴含的,与‘观术’、‘领悟’有关的部分,我想我不必再细说,而我所以为的一个关键,便是‘梦幻泡影’!”

“在我看来,天下修行者所修之法,皆是虚妄、皆是泡影,只因在这些术法的背后,还有着更加根本、更加简单、也更加深刻的‘道理(道与理)’……”

“倘若修者能看破这虚妄、戳破这泡影,自身修为也便能更上一层,这便是修行路上‘突破瓶颈’的过程,也会使修者距离‘大道’、‘真理’更近!”

“然……”

“大道无穷,真理无尽,便仿佛一层又一层的气泡,将天下修者层层包裹、看不清尽头为何……”

“因此,在我看来,这四句偈文也是在提醒修者,虚妄之外同样是虚妄,理应时刻警醒,莫要为那尚未看见的‘未知’……”

“而迷茫、沉沦!”

求月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