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清话事人 / 章节正文阅读

371 渡江第1仗——安庆(1 / 2)

作品:《大清话事人

浩浩荡荡的船队,沿着长江航线中轴偏南行驶。

水师的2艘嵇康级轻型炮舰、1艘苏松级战舰护航。

顺水,但不太顺风。

船速依旧可观。

郑河安站在船头和杨遇春聊天。

俩人的性格投缘,私下关系不错。这次进攻安庆,他们是搭档。

郑河安为正,杨遇春为副。

统率第2军团轻步兵5000人强攻安庆。

没有骑兵、没有火炮,但是装备了足足600杆大抬枪作为火力输出。

……

“郑大哥,登陆地点靠得住吗?”

“情报署送来的,应该靠得住。刘矮~刘署长那人做事还是靠谱的。”

杨遇春嘿嘿讪笑。

郑河安的性格比他还直爽、还火爆。

看不惯,就很容易挂在嘴上。

郑河安也嘿嘿一笑:

“船老大是老手。过安庆府,向西30里驶入这个破罡湖。附近如果有清军炮台驻军,也不会太强,水师会顺手帮我们轰掉的。”

一旁,隶属于煤炭署的船老大笑道:

“二位将军放心,长江安徽段我们常来常往。小的以前驾船去过十几次安庆府,熟的很。如今是丰水期,船队从长江直接驶入破罡湖,一点问题都没有。”

郑河安笑道:

“我们绕到安庆的防御后面,避开了他在北面和西面的防御重点。”

杨遇春点点头:

“就是不知道,陛下说的那门重炮什么时候到?”

“我们得先打掉皖河口炮台,老家的船才能泊岸,重炮必须就近卸船,那玩意太重了,在陆地没法走长途。”

……

正说着,郑河安突然面露难色。

“怎么了?郑大哥。”

“哎哟,我不行了,肚子疼,我得去上个厕所。”

郑河安弯着腰,痛苦的离开。

“郑将军这是?”

“哎~”杨遇春摇摇头。

血吸虫病难以除根。

很显然,

郑河安虽然吃了药有些效果,但只是压制,并未能除根。

整个吴国,

大约只有李郁对于这种病的恐怖传播有最清醒的认知。

而有一点反常识的现象是,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夏秋传染病很频繁。

其他区域往往是在水、旱灾后才会暴发大的流行疾病。而江南因为人口密集,人员往来频繁,长期被各种流行疾病困扰。

尤其是水体污染。洗菜、洗衣服、洗马桶全是一条河里解决,完美的传染链~

好在经济富庶、医药相对充分。

所以虽然各类传染病高发,可一直被压制在某个水平线上,没有十室九空。

……

安庆府城。

突然响起了示警的铜锣声,然后全城跟着响成一片。

大队清军冲上城墙,指指点点。

长江上,

上百艘挂着吴国旗帜的船只正在通过,气势惊人。

“吴贼这是要打哪儿?”

“不知道啊。”

“该不会是拿下了江西,这是耀武扬威的回老家吧。”

“阿弥陀佛,只要别打安庆就好。”

过了一会,

明亮披挂完整,跑上城门楼子。

透过千里镜,他清晰的看到了船队的情况,几乎都是运兵船!

“主子,贼兵的护航战舰不多。”

“嗯,本官看出来了。”

“要不,咱们也出动水师拦截贼兵。”

安庆大营原先有15000人,后来拨了一半兵力进驻巢湖。

城防兵力除了7000陆上兵丁,还拥有7艘赶缯船、3艘福船、2艘楼船。装备了铜炮、碗口铳、子母炮一类的火器。

都是一水的新船,就停泊在安庆城西的皖河内。

……

明亮犹豫了一下:

“贼船顺水,我们现在出动战船未必追的上。”

“通知水师戒备,若吴贼觊觎我安庆,则全部出动给予迎头痛击。若他们是返回江南贼巢,就算了。”

“嗻。”

周围的将官心里都在嘀咕。

如今的明亮大人,畏敌如虎。

背靠皖河口炮台,水师也许不会赢,但肯定不会输。

这個小插曲很快结束了。

最后一点白帆也消失在了天际线。

照惯例,安庆府派出了4队斥候沿江岸往东边侦查戒备。

……

长江,在安庆府东边有一个明显转折。

有短短的一段是南北走向。

清军在此处驻有2个汛,还有1座木砖结构的简易炮台。

千总目瞪口呆的望着气势汹汹驶来的吴军战舰,

抽出佩刀:

“弟兄们,开炮。”

“你们顶住,本官骑马回安庆搬救兵。”

……

主官如此滑头,底下的人自然不会真心抵抗。

嵇康级的第1轮炮弹落下后。

炮台就没人了~

留下了1门2000斤红夷大炮,2门弗朗吉,还有几箱质量不高的粉末火药。

嵇康级战舰打头,

船队鱼贯驶入破罡湖。

郑河安望着笔直的河道,感慨道:

“真有钱啊,这河挖的多好。”

皖北农夫出身的他对于水利设施十分敏感。每挖一条河道,两岸就能增收粮食3成,被淹的概率也降低3成。

来不及感慨,

眼前豁然开朗。

宽阔的破罡湖,湖风清凉。

船老大大声提醒:

“二位将军,可以准备登陆了。”

郑河安精神振奋,爬上桅杆,大吼道:

“第2军团的弟兄们,打下安庆府,光宗耀祖。”

一呼百应,

芦苇荡中,各种飞禽吓的振翅高飞,远离这群可怕的两脚兽。

……

船老大沿着河岸寻找了5处合适的登陆点。

架起了长长的跳板,

士兵们按照次序踏上陆地,所有人的背负重量都很可观。

燧发枪、刺刀、弹药就有十几斤。

另外还有干粮、盐巴、火折子,油纸布、装满清水的葫芦(或者皮囊)。

2人一组扛着抬枪。

背着大铁锅的,自然是伙夫。

杨遇春的甲士营不可能穿着铁甲行军,甲胄再加上帐篷、蓑衣、稻草、蜂窝煤等等,占据了50辆骡拉车。

医官鲁回春也不辞辛苦,带着2个背着药箱的学徒。

药箱里面有干净的棉布、止血药、各种常见药材,还有各种刀具。

斗笠上,

红色的“医”字让他鹤立鸡群,十分醒目。

郑河安想了想,还是问他:

“鲁医官,你有药吗?”

“郑将军,肚子还没好?”

“是啊。”

郑河安颇为痛苦,他宁愿战死,也不愿病死。

“给。”

郑河安拿下塞子,咕嘟咕嘟喝了半瓷瓶。

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的对症。他感觉肚子安稳多了,力量也逐渐上来了。

……

急行军,兜个圈子。

从安庆府东,绕道安庆府西,先打掉皖河口炮台,占据旁边的皖口镇。